张韶涵易天边回忆杀暴击 她干净清冽空远透明的声线绝对得独一无二,具体是怎么回事?

阿菜 热点要闻 2023-03-18 13:11:13

原标题:江河:纪念碑 ‖《新诗中国》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 年生于北京1971年高中毕业,北京胶丸厂工人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今天》中坚力量作品有《纪念碑》《我歌颂一个人》《向日葵组诗》《星星变奏曲》《葬礼》《祖国啊,祖国》《从这里开始》《星二首》《杯子和笑声》《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嘉峪关二首》《雪》《沉思》《太阳和他的反光》等,专论《追求诗的力度——江河和他的诗》等。

部分作品译有英、法、瑞典等文版本,《中国农村改水》获1984年全国卫生科教片奖后隐居于美国纪念碑 ‖ 江河我常常想生活应该有一个支点这支点是一座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在用混凝土筑成的坚固底座上建筑起中华民族的尊严

纪念碑历史博物馆的人民大会堂像一台巨大的天平一边是历史,是昨天的教训另一边是今天,是魄力和未来纪念碑默默地站在那里像胜利者那样站着像经历过许多失败的英雄在沉思整个民族的骨骼是他的结构人民巨大的牺牲给了他生命

他从东方古老的黑暗中醒来把不能忘记的一切都刻在身上从此他的眼睛关注着世界和革命他的名字叫人民我想我就是纪念碑我的身体里垒满了石头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么沉重我就有多少重量中华民族有多少伤口我就流出过多少血液

我就站在昔日皇宫的对面那金子一样的文明有我的智慧,我的劳动我的被掠夺的珠宝以及太阳升起的时候琉璃瓦下紫色的影子--我苦难中的梦境在这里我无数次地被出卖我的头颅被砍去身上还留着锁链的痕迹我就这样地被埋葬生命在死亡中成为东方的秘密

但是罪恶终究会被清算罪行终将会被公开当死亡不可避免的时候流出的血液也不会凝固当祖国的土地上只有呻吟真理的声音才更响亮既然希望不会灭绝既然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真理就会把诅咒没有完成的留给了枪革命把用血浸透的旗帜

留给风,留给自由的空气那么斗争就是我的主题我把我的诗和我的生命献给了纪念碑诗评:陈超黑格尔在谈到象征时是这样说的:“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应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带有普遍性的意义。

”青年诗人江河的成名作《纪念碑》,就是一首成功的象征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以低沉而灼热的歌喉,抒写了那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人的觉醒这里我们需要说的是,这首诗的象征不是纯然的个人象征(韦勒克语),而是灌注了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蕴。

诗中的“纪念碑”,既非纯主观亦非写实,而是具有双重审美空间的时代血肉之躯上的活体组织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诗中“我”不断发生视角转换,有时是诗人直抒胸臆,有时又是纪念碑的“内心独白”了解了这两点,欣赏这首诗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作为总体性象征,“纪念碑”在诗人眼中是一架“巨大的天平”,“一边/是历史,是昨天的教训/另一边/是今天,是魄力和未来”,这既是纪念碑的物理空间的描写(人民英雄纪念碑处于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中间),更是诗人精神空间的展示。

这就使这个象征体具有了巨大的精神能量和历史的厚重感,它已经超越了物体自身的意义,成为人民的代名词了:“整个民族的骨骼是他的结构/人民巨大的牺牲给了他生命”,这样,纪念碑才无愧为中国人民“生活的支点”接着,诗人暗暗地过渡到“我”,直白了一代青年对历史和祖国命运的感悟:“我的身体里垒满了石头/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么沉重/我就有多少重量”,这几句像沉郁绵延的地火,使诗在美学上的选择和诗人自身的社会职责联系起来,苦难而崇高的语言使人读后平添一股深沉之力。

“我”作为多元第一人称,含量是巨大的,诗人的暗过渡相当自然第四节中的“我”,又成了纪念碑的内心独白,这实际上是一个民族巨大的头颅在反思自己的命运“被掠夺的珠宝”“苦难中的梦境”、“被出卖”、“头颅被砍去”“身上还留有锁链的痕迹”、“被埋葬”……这里没有追怀辉煌的历史文化以及廉价地歌唱新到来的转机,而是勇敢地正视民族的伤疤。

但诗人不是要沉浸在苦难中,而是想说,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一代新人像顽健的韧带,虽然历史的刀斧在上面砍下累累瘢痕,但决不能教它摧折,浅薄的视而不见更不能教它宁息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生活总体的、自觉的认识和把握。

有了这种审美感受做基础,下一节的“当祖国的土地上只有呻吟/真理的声音才更响亮……革命把用血浸透的旗帜/留给风,留给自由的空气……”等句,就不会显得空泛和声嘶力竭,而是内在的为自由而斗争的生活真容和历史回声了。

这是一首借鉴了象征主义手法的诗,但其精神内核却是现实主义的它做到了深入与浅出、雕饰和自然、文采与质朴、深沉与昂奋的统一,给不同阅读态度的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追日‖江河上路的那天,他已经老了否则他不去追太阳。

上路那天他做过祭祀他在血中重见光辉,他听见土里血里天上都是鼓声他默念地站着扭着,一个人一左 一右 跳了很久仪式以外无非长年献技他把蛇盘了挂在耳朵上把蛇拉直拿在手上疯疯癫癫地戏耍太阳不喜欢寂寞蛇信子尖尖的火舌使他想到童年

蔓延流窜到心里传说他渴得喝干了渭水黄河其实他把自己斟满了递给太阳其实他和太阳彼此早有醉意他把自己在阳光中洗过又晒干他把自己坎坎坷坷铺在地上有道路有皱纹有千枯的湖太阳安顿在他心里的时候他发觉太阳很软,软得发疼

可以摸一下了,他老了手指抖得和阳光一样可以离开了,随意把手杖扔向天边有人在春天的草上拾到一根柴禾抬起头来,漫山遍野滚动着桃子诗评:陈超要体味《追日》的意义,有必要交待与之有关的神话《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

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海外北经》又云:“夸父与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这些神话的出现,隐喻地反映了原始时代的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做斗争的坚强信念但在《追日》中,诗人将这则神话的原有意义扩大了,溶进了现代人对天人合一式的东方生命的理解和对集体无意识神话原型的重新诠释及释放的渴望。

在诗人眼里,夸父之所以要去追逐太阳是因为“他已经老了”,他要追回青春的生命,“太阳”就是“青春”的象征这样一来,人和太阳,物和我就溶为一体了它们不再是对立的,而是更高意义上的和谐“上路那天他做过祭祀/他在血中重见光辉,他听见/土里血里天上都是鼓声”。

这是说生命一旦感应了新的坐标,将会勃发出难以思议的活力与蛇的嘻耍就形象地暗示了夸父精神年龄与生理年龄的巨大反差:“蛇信子尖尖的火舌使他想到童年/蔓延流窜到心里”,这正是乐感文化旷达不息的热情使然接下来诗人不着痕迹地写了夸父本身就是生命的太阳。

这种精神的复活是付出了代价的“传说他渴得喝干了渭水黄河”,但“其实他把自己斟满了递给太阳/其实他和太阳彼此早有醉意”夸父因为生命与太阳“合一”放大了,尽管他倒下了“坎坎坷坷地铺在地上”,但已是“太阳安顿在他心里”他“手指抖得和阳光一样”。

他实现了生命的再生,他的手杖化作了漫山遍野滚动的桃子!这是中华民族历经坎坷后的内视图景,也是这则神话重新解读释放出的光辉对民族文化和内在生命的认识,从来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的,它一定需要无数个“当代”去反复阐释,江河的《追日》就是这样的精品。

这本来是一个饱含着冲突和悲壮的题材,但诗人却经由对种族无意识的洞开,创造了一幅和谐辉煌的图景,这是深得中国传统审美性格的精髓的诗人飘然地领略天地开阖,迂回升沉,淡然的轻松与内在的用力正应了陶潜的风神,道是:。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雨滴 ‖ 江河有时候你心里忽然空了像雨后的园子有什么东西沿着边缘滑动你觉着一片瓦闪着或是一片叶子倾斜着垂下来水拉长变圆一滴一滴飞速地模模糊糊地摔碎又柔软地聚起来溅开终于静了你知道

水洼会干这时你心里已被晒暖诗评:陈超江河这首诗单纯到了十分,但又带有很强的实验性质诗人将电影摄像中的高速摄影(我们通常所说的“慢镜头”)引入诗歌,以画面的高度精确、动态的持续性细微变化,造成了自成一格的审美效果。

这种实验一反通行的诗要“高速运动迅疾转换”的追求,在缓慢化的处理上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审美体验这首诗之所以能达到缓慢细微中萌生着丰沛情趣的效果,除了诗人有意性的文体实验外,还得利于他那种像“蜜蜂的脚/安静地理着触须”(江河《接触》)般的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这种近乎神经质一样的细致观察,实在是一个优秀诗人的必备素质韩愈有句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寥然数字,竟活画了一派早春气象!“有时候你心里/忽然空了/像雨后的园子”。

这开篇几句为此诗渲染了一个空明澄淡的背景,超然尘世之外又拘守灵府之中在这种幽寂冲澹的心态下,才可能领略雨滴之天趣“有什么东西/沿着边缘/滑动/你觉着/一片瓦闪着/或是一片叶子/倾斜着/垂下来”滑动--倾斜着--垂下来,这个迅疾的过程被诗人缓慢化了,但这个过程仍然是常人也能体味到的。

接下来,诗人使更迅疾的过程更缓慢化,这就不是常人能感觉到的了,有种惊喜的陌生感:“水/拉长/变圆/一滴/-滴/飞速地/模模糊糊地/摔碎/又柔软地/聚起来/溅开/终于静了”这里的极端细微极端缓慢化的效果,除了诗人细致的观察,更得利于它们特殊的建行形式,一字、二字、三字的微量分行,造成了阅读时的视觉隔离,形成一种水珠似的柔软晶莹的触觉效果,具有鲜活的质感,这时,读者的心也“终于静了”,像诗人一样地。

在自然抚慰下,最后,“你知道/水洼会开/这时你心里/已被晒暖”这三行貌似恬然澄明,但情绪却是急转直下,原本静默空灵的境界此刻却沾满了透明的忧郁诗人的内心动作终于显现出来,原来他是在借助对雨滴的凝神来涤洁心中的块垒啊!。

这首诗还可以有另外的玩味角度比如说,它是写了一个具有刻骨噬心忧伤的人,流出晶莹的眼泪后内心渐渐平复的过程,也无不可一首纯粹的诗总是不宜--坐实的,它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沧浪诗话》)母亲和我 ‖ 江河近来母亲常坐在窗前一天要把玻璃擦上几次外面的海棠绿了樱桃红了她的孩子们都走了她说她怀我的时候一天要把隆起的衣裳抚平几次织成的小衣服叠得平平整整想着我就要来了她看不见我想我蜷着身子睡得好吗

现在窗前的那丛树把她的心思织进摇动的叶子里她常把玻璃擦得亮得发绿想我快撩过树枝来了愿我来前睡得安稳她为我做过那么多衣服洗过那么多今天仍把毛线团藏在心里等着她总想看我却看不见把我想得美好想得担心使我担心这个世界美好得

能不能再让我手舞足蹈地哭上一场诗评:陈超《母亲和我》是一首纯净朴素的小诗,抒发了一个儿子对母亲铭心镂骨的爱恋但光有真挚的感情是一回事,赋感情以形体达到高品位的艺术境界又是一回事这首诗的成功首先是艺术的成功,这样,母子之爱的人之常情才有了诗的意义。

按照我们通常的观念,诗的基本艺术符号是意象但对意象的理解有时却难免绝对化了些在许多人看来,意象一定是在诗人感觉中瞬间变了形的注人了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其实未必尽然也有许多的时候,意象谋求的不是主观幻化的程度,而是一种现实细节组合的秩序,一种有自在生命的形体这类意象可称为原生意象。

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此中悠闲本源自心枢,但却是自然物象的奇妙组接,终于达到了“不到之到有意”(查礼语)的天地。

这首小诗的成功之处,也得利于这类原生意象的精巧组合“近来母亲常坐在窗前/一天要把玻璃擦上几次",这是十分平凡的活动,但用在这儿,恰恰起到了“言外之意”的效果是说母亲焦渴地盼着孩子回来,这比说“母亲坐在思念的窗前/一遍遍抚摸记忆的玻璃”要来的生动来得有味。

“外面的海棠绿了樱桃红了/她的孩子们都走了”,是说孩子成熟了(海棠绿了樱桃红了),奔自己的生活去了,随其所见指点成诗,又何其深致绵邈“她说她怀我的时候/一天要把隆起的衣裳抚平几次/织成的小衣服叠得平平整整/想着我就要来了”,又是一组不着斧痕的原生意象,但把母亲对孩子的深情说尽了。

不断地抚平隆起的衣裳,把织成的小衣服叠得平平整整,诗人只管娓娓道来,他的纯真和老实却掀起了我们心中感情的波澜下面的“她常把玻璃擦得亮得发绿”,“看不见我想我蜷着身子睡得好吗”,“想我快撩过树枝来了/愿我来前睡得安稳”,“她为我做过那么多衣服洗过那么多”,以及“她总想看我却看不见/把我想得美好想得担心”等均是不事涂饰的天然之状,但用心体味却见出诗人老到的功夫,正是:。

看似寻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谈交 ‖ 江河为你的生日写首诗吧此时已近深夜再过一会儿你就三十六岁了你习惯在夜里写作并不是不爱白天夜里没人了,你只能走进诗里你也这样走进你的生日你的生日总是诗该多好这个生日你将在小城里过

小得像只船停在这儿你总记着带些书、画和音乐那些死了的人又在你这活起来你可以陪他们说说话说点他们不知道的事你颠簸你流离他们听得安静你一点一点地接近他们也给他们安慰他们活在过去却能在前面等你你的生日从死亡到死亡

开了朵花,你还能再开上些人们会多个花园这个世界多大呵这时候有的地方在打仗有的人喝酒人们想着去野餐可森林倒了不少世界大的有些小动物已不得生存你心里不舒服你得想点办法你苦苦地想过很多,你写诗耽误了不少事你还得写下去

你的时间不会很多你慢慢地变成文字也算多少做了点你走的时候留下这些不安地写了一遍又一遍的条子想你的人见了好去找你你过去的事不那么重要了想你的人关心你这时在哪你要是在个好地方也让他们高兴告诉他们你在过生日停在一个平静的湾流里

这儿刚下过雨招呼他们都来时间不早了天亮了你一定非常晴朗让人们都进来过生日你该睡了,他们会叫醒你诗评:陈超江河的《交谈》是“不安的时代”里安静的交谈用诗人的另一首诗中的句子形容可说是“他的话语像蚕丝微明铺展,安静得虫鸣清晰”(《移山》)。

在经历了相对和怀疑的精神意向后,在完成了对真正的文化艺术传统亲和后,江河的诗,进人了纯粹个人的凝神观照的平静湾流里往昔那些非审美的东西被淘洗干净,纯粹的艺术开始放出温润透明的光束来这是诗人三十六岁生日时写的诗,它没有“不平则鸣”的忧患,也没有“怀才不遇”的慨叹,面对世界,心平气和通脱大度诗心善良。

读后我们感到,这首诗,除了情态上的真诚朴素外,主要价值还在它的语言通篇诗完全是灵魂的独自低吟,没有变形,没有夸张,甚至没有幻象!这首诗就像一具活的灵魂,一个生命的具象,这种不假铅华的口语,这种内在生命的音乐,使我们可以像体验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体验它。

所以,《交谈》与以往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诗风不同,与西方现代主义诗风也不同,它是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世界自己的东西,具备一种差异意义上的先锋品质这里,语感的特殊效果不是诗人有意性的实验,而是伴随着诗人生命的内在节奏一起到来的。

它干净、透明、质朴而内在,两个短句拼为一行的偶尔运用,调整了诗的内在节奏,有一种亲切的“交谈”效果试想,舍弃这种语言,如何能够达成此诗特定的情态结构?如何能使生命和语言达成同构?这首诗的意味不是很深,但奇怪的是你根本无法概括它--因为,这是生命的整体状态。

静谧而朴质的生命之湖,你能看清它底层都有些什么?!瑞恰慈说:“诗的实质就是要使经验的本体条理化,统一而又显得自由在由词所构成的诗的结构中,经验所组成的各种冲动得到了调整,以互相适应并在一起活动”(《科学与诗》)。

江河的《交谈》正是如此,生存的困厄教他感到“心里不舒服”,但他没有扩大这种焦虑,而是“调整”了这种冲动,将它导人一种平静的淡泊的湾流里这样,不仅使这首诗的格调有了内在的和谐,而且表明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生所持的平和态度。

这一切,都是通过平缓交谈的语感实现的四月 ‖ 江河花朵突然收复了春天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眼光,飘到一起过路人没去注意他俩已木然开放和平也来得如此刺激、慌乱脸边没有蜜蜂风尘仆仆的装束粗笨地戳在草地两只晒裂的蜂箱

好像有细微孵化声滚落到嘴上春天轰鸣人变得脆弱什么能比家令人心碎酒盅、盆和碟子墙角新买来金黄的扫帚儿子弄脏玻璃,又擦四月难于开口四月,别做声四月花开得那样静穆这似乎是以后的事儿等风吹过去树枝把春天稳住诗评:陈超

诗歌所倾心的不是传达共性的社会信息,它所倾心的是个体生命深层经验的把握和捕捉它通过对个体经验的迹写,使人生更深人更幽微也更充满觉悟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消除单从社会功利或伦理道德角度对诗的苛求,让更多的我们常规生活所感受不到的经验在诗歌中出现。

江河的《四月》就有赖于读者的善意参与和深挚的体谅这似乎是一首写婚外恋的诗它感情纯净,完全是内心活动的瞬间捕捉,而且只是一次擦肩而过式的相遇,使我们获得了一次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要注意诗中设置的戏剧性情景,并不等于诗人本人的经历。

)四月,本是“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扬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的佳景良辰;可是诗人却写道:“花朵突然收复了春天”这是诗人笔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心理感觉由于某种原因终于分手的恋人原还都在心灵的最深层沉淀着过往的记忆,当他们“眼光,飘到一起”时,这记忆的小花“木然开放”了,静静的“和平也来得如此刺激、慌乱”。

短短几行,调动了读者的注意力原本认为那感情已是死了的“两只晒裂的蜂箱”,这时却发出了“细微孵化声/滚落到嘴上”接下来写这一对男女都已成家,过着平庸的生活,“什么能比家令人心碎/酒盅、盆和碟子/墙角新买来金黄的扫帚/儿子弄脏玻璃,又擦”。

这些场景都是记实,强化了生活的令人疲惫令人厌倦的性质昔日的憧憬彻底崩溃了“四月,别做声”,过去的事情让它静静地睡在那儿吧,让大家都在灵魂深处保留一点甜蜜的忧伤记忆吧这就是此诗的第四节的意旨--“等风吹过去/树枝把春天稳住”。

这首诗写了深致哀婉的忧伤,无可挽回的遗憾但可贵的是,诗人没有将诗情缠绕在无尽的懊悔、埋怨、痛苦上,他写得纯洁、光亮、大度而又不失深沉和含蓄这是一种经过淘洗、磨砺的玲珑的卵石,激流给它冲撞,它却默默留下了美丽的花纹和坚固的质量。

读者朋友,你说是不是?话语 ‖ 江河别把别人告诉你的话说出来他的话沿着你飘走了别出声听着河床平滑他流得多么顺畅一块石头磨得光滑你只须静静地听着推波助澜是风的事你们呼吸紧了被共同的心事牵动起了漩涡许会有落叶卷进去

在心底珍藏你注意他的眼光你感觉着别看他听他滑过了什么你把那些无声的擦痕记在心上一块石头留下水纹人总有不愿说出的波涛沿着你翻起浪潮你要是长了翅膀千万别动让他的话语顺着羽毛摸下去把你摸得光亮你别惊动他悄悄飞起

在天空飞得好看他的话闪在光中多给他安慰诗评:陈超这首诗有一种心灵蓬松恬然的意境这种意境的成形是建立在诗人对朋友灵犀一点脉脉相通的基础上的整首诗围绕着对别人“话语”的倾听方式展开,说明神情散朗一腔诚意的态度,会给一个人多么大的安慰,使他精神超逸归返宁静,休会到友情的美好。

可谓诗心善良!在意象的选择上,诗人是颇具匠心的朋友的“话语”像河水在平滑的河床流淌,作为“听者”的“我”,就是一块安详的卵石,静静地感受河水的浸润“我”不插言,“推波助澜是风的事",“我”只是“把那些无声的擦痕/记在心上/一块石头留下水纹”。

这是倾听别人倾述衷肠的最佳态度,也是对他人最高的尊敬接下来,诗人用另一种意象进一步抒写了这种诚挚体贴的态度在听朋友的“话语”时,你可能受到感动,可能兴奋起来,像“长了翅膀”一样要表达要飞升但这样一来,就会打断朋友话语之河的平缓流淌,甚至转移它的流向。

所以,诗人告诉我们,“千万别动/让他的话语顺着羽毛/摸下去/把你摸得光亮/你别惊动他”表达是一种幸福,接受别人的表达也是一种幸福这是一种敏感,但更是一种人格,有教养的、心怀善良和温馨的人格最后,诗人道出了这种倾听方式的“结果”:“悄悄飞起/在天空飞得好看/他的话闪在光中/多给他安慰”。

至此,我们体味到诗人将爱推向他人的自觉了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朋友“飞得好看”,为了“多给他安慰”!哦,表达得有多么好!意远言近,静谧中萌生着敏识的情怀,精微中涵映着人生的真义这首诗含有某种劝诫成分,但诗人没有为了“意思”而在艺术上做出让步。

他精心选择意象,安排结构,甚至连诗歌语音层面都调配得那么均称和谐,是一首饱满精致的纯诗陈超(1958~2014),山西太原人诗人、诗学理论家、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新诗评论》编委,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著作有《生命诗学论稿》《打开诗的漂流瓶——现代诗研究论集》《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当代外国诗歌佳作导读》《中国先锋诗歌论》《游荡者说》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发表诗作300余首,出版诗集《热爱,是的》《陈超短诗选》(英汉对照)等。

主要编著《以梦为马——新生代诗卷》《最新先锋诗论选》《中国当代诗选》等2007年4月—5月,应纽约大学东亚系邀请,赴美进行学术交流在美期间,还应邀赴耶鲁大学、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学术研讨及双语诗歌朗诵。

1993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庄重文文学奖”,2000年获《作家》年度诗歌奖,2005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接触 ‖ 江河说些近的吧谈点身边的事

只要屋子足够大两个人坐得远远的声音毛茸茸擦过蜜蜂的脚安静地理着触须彼此的手势--像摸一团烟一溪头发岸边的两只船离得足够远湖水蓝得足够宽拍击声稍稍能听见要么说些更远的更远的远到天际远到看不见你那样我就去找你

一定把你找到滋味蕴涵 虚实离合--读江河《接触》陈仲义如同洞边的馨兰,避开所有目光,独自在那儿幽幽发光许多人注意到江河史诗的气度,反倒忽略了他的这类小诗此首情诗出现在20世纪 80年代初,其独异处是完全摒弃浪漫主义惯用的极化手段,作瀑布般倾诉,生发出一种细腻的意绪“折射”,将微妙的心理涟漪外显为细部刻画,并兼之以出色的虚实离合,很出味道。

“说些近的吧/谈点身边的事”,开头两句清楚地表明《接触》是从谈话进人的,平淡、亲切“开场白”悄悄地把双方心理距离拉近,两人虽然“坐得远远的”,但是“声音毛茸茸擦过/蜜蜂的脚/安静地理着触须”恋爱中的羞涩、甜美,被这一生动、独特的细节照亮。

而双方的手势,像摸着“一团烟”“一溪头发”,巧妙的比喻,发出相互试探的信号;虚与实对比,飘忽成分似乎大于实在成分,这就把谈情说爱中那种欲想一网穷尽对方,而又有些把握不住的复杂逼真地折射出来,真够惟妙惟肖。

接下来,作者放开一马,做实地的也可能是虚拟的发挥:“岸边的两只船/离得足够远……”因为前头有远与近的“伏笔”,所以突人的船只,并不奇怪笔者倾向于这是虚写,但却是以虚衬实,通过假想的景物--“两只船”,照耀双方恋情的进展。

虽然双方离得还是足够远(依旧如前),然而“湖水蓝得足够宽/拍击声/稍稍能听见”,温润的叙述,岂不暗暗托出双方心扉慢慢 打开,双方的心跳也已依稀可闻了第二段由第一段末尾的虚转向实,继续开头的对话“要么说些更远的”结构上有了一个由近到远的变化呼应。

妙的是,诗人再次把实迅速转向虚:“远到天际/远到看不见你”,然后做一个合乎情理的因果假设,“那样/我就去找你/一定把你找到”从房间咫尺之间的喁喁细语到天涯边的猛缠穷追,虽转换迅速,但因想象逻辑的牵引、内在激情的推进,使得一场隐秘的心灵征服,获得颇富层次的展开。

铺写得那么不费吹灰之力,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又是那么自然隽永、淋漓尽致清代吴德旋说:“功夫成就之后,无一字一句吃力,却无一字一句率易;清气澄澈中,自然古雅有风神”妙哉!江河同一维度的作品还有《室内)、《回旋)《月光》、《交谈》等,与江河充满社会性的“纪念碑”、历史文化系列的“反光”构成反差鲜明的三重奏,显示出这位多面手驾驭不同题材、形式的老到。

笔者曾于1985年赶往廊坊与之见面,江河花了不少时间讲述写作该类诗的情形,特别披露了借助音乐催发灵感的秘密,取得可观收效可惜去国之后,让人期望甚高的他,竟彻底蒸发了他的封笔,比台湾的痖弦还彻底二十多年前,这首诗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我不知道当年韩东们是否受到过启发,韩东的《你的手》、《温柔的部分》、《月亮》等,大体属于类似路数。

眼下,不少新生代们依然不屑于朦胧诗的种种,不愿探析老前辈们当年的美学开发总以粗鄙为标准,对比一下人家的美学含量(境界、氛围、折射方式、叙述、韵味),至少在技术上要感到脸红陈仲义,1949年生于厦门厦门城市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首届研究员从事诗歌写作、批评、研究近半世纪出版现代诗学专著12部,代表作《现代诗:语言张力论》(36万字),发表与出版现代诗学论文与批评文章300多篇,总600多万字获中国当代诗歌(2000-2010)理论批评奖;第12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首届昌耀诗歌理论批评奖;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奖。

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两项:《现代诗:接受响应轮》《现代诗:元素化合论》--------------------------------《新诗中国》李金发: 弃妇 (外六首) 王独清: 但丁墓旁 (外三首)

刘半农: 一个小农家的暮 闻一多: 死水 冯至: 蛇 徐志摩: 雪花的快乐 穆木天:雨丝(外二首)冯乃超:红纱灯(外二首)蓬子:风景二种(外一首)胡也频:秋色(外一首)石民:良夜、黄昏林松清:梦幻侯汝华

: 水手 张家骥:我痛哭于蛙声中 戴望舒: 雨巷(外六首 ) 卞之琳: 断章(外六首) 何其芳: 预言(外四首) 陈江帆:灯、窗眺废名: 街前头(外三首) 梁宗岱: 晚祷 施蛰存: 嫌厌 金克木: 生命、雨雪

玲君: 铃之记忆(外一首) 李白凤: 小楼、幻想 路易士(纪弦): 火灾的城(外二首) 李心若: 音乐风、夜泊感 徐迟: 微雨之街、都会的满月 林庚: 春情二题 史卫斯: 小诗二首(外一首) 番草(钟鼎文)

: 桥 李广田: 秋的味 孙毓棠: 北行(外一首) 吕亮耕: 索居 禾金: 二月风景 线 钱君匋: 路上、苍茫 南星: 黎明、巡游人 辛笛: 印象二首(外六首) 郑敏: 黄金的稻束(外二首) 陈敬容: 雨后(外四首)

穆旦: 春(外三首) 杜运燮:无题(外四首) 袁可嘉: 岁暮 (外一首) 唐祈: 草原幻象(外一首) 唐湜: 我的欢乐(外一首) 杭约赫: 启示、最后的演出 朱湘: 采莲曲 艾青: 我爱这土地 牛汉: 半棵树

蔡其矫: 波浪 苏金伞: 埋葬了的爱情 余光中: 长城谣 郑愁予: 错误 洛夫:诗的葬礼(外三首)痖弦:上校罗门: 流浪人 席慕容: 悲喜剧 夏宇: 甜蜜的复仇 食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北岛: 语言

江河:纪念碑 --------------------------------Beaconsfield Coffee Shop 建筑师的咖啡馆李小洛手绘艺术馆原岩咖啡,喝出尊贵-------------------------------------

《诗人文摘》《一首》(1) 《一首》(2) 《一首》(3) 《一首》(4) 《一首》(5) 《一首》( 6) 《一首》 (7) 《一首》(8) 《一首》 (9) 《一首》 (10) 《一首》( 11 )

《今日诗选》(第1辑)《今日诗选》 (第2辑) 《今日诗选》(第3辑) 《新诗百年》900家 2021《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2020《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2019《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2018《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2017《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2016《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2015《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2014《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上) 2014《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下) 2021《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

2020《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 2019《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 2018《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 2017《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 2016《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 《诗人文摘》,大型诗

歌类网刊,成立于2005年,以报道国内外诗坛新闻、事件及诗歌评论为主从2014年开始设立《名诗百家》《今日诗选》等栏目,获得广泛赞誉为纪念中国新诗百年而开辟的新栏目《新诗百年》,于2016年陆续刊出活跃在当今中国诗坛的诗人作品。

2017年10月设立《诗杂志》《国际诗人》栏目2018年开辟永久性精品栏目《一首》,并已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交流栏目--------------------------------------------

之道,《诗人文摘》主编,《终南令坛》主持作品见《诗刊》《星星》《中国诗选》等诗歌刊物作品《行李》展示于中国首列诗歌高铁,《雨》展示于北京地铁四号线,《荷说》获“荷花颂”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著有诗集《我拣到了铜》《一根漂浮的石柱》等五部,主编《长安大歌》(陕西优秀诗歌作品选)。

新作有《北纬0.7度》《咖啡园》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日、韩、印尼等语参加第32届(以色列)、33届(马来西亚)、36届(捷克)、39届(印度)世界诗人大会现居西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