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蔓延!继硅谷银行之后 瑞信“风暴”登陆港股 金融板块大跌,事情究竟怎么一回事?

阿菜 财经新闻 2023-03-18 18:13:40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这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第一段,这基本就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真实写照中国的互联网自1994年接入至今,已经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改变与影响了所有人的生活,从最早的三大门户网站——搜狐、网易、新浪三分天下,到百度、阿里、腾讯分别凭借搜索、电商、社交鼎足而居,演变至今天阿里与腾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产业毋庸置疑的巨头,人们的衣食住行、布帛菽粟无一例外刻上了网络新浪潮深深的烙印。

阿里巴巴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中最受瞩目的弄潮儿之一,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经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而是全球市值排名第六的经济体马云在阿里巴巴18周年的年会上讲到阿里现阶段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作为互联网公司中罕见的完全不懂技术的创始人,“门外汉”马云是如何领导一个身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公司逐步壮大直至成为行业顶尖的?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问鼎之后马云又是如何凭借不足10%的股份控制这个庞然大物的呢?一切的答案都在其控制权安排之中。

1控制权争夺史 细数国内外顶尖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无论是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搜狐的张朝阳,还是facebook的扎克伯格、google的佩奇、amazon的贝佐斯,都无一例外有着理工科的背景,甚至可以说本身就是做技术出身。

而有一个人却和他们格格不入,那就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师创办了全球顶尖的互联网企业,听起来有点疯狂;如果说其他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可以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在企业中树立威望,“门外汉”马云的成功就只能归结于其高超的制度设计与强大的个人魅力。

仅凭7%的股份比例控制了阿里巴巴集团这个庞然大物,这无疑是控制权安排到极致的体现从天方夜谭到商业神话,时光倒退回20年前,故事才刚刚开始 (1)第一轮融资:识于微时蔡崇信1999年2月,马云带领18位创始人在杭州的湖畔花园创立了B2B平台阿里巴巴。

彼时的互联网产业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电子商务遍地开;得益于网上银行的开通,以及亚马逊珠玉在前的鼓舞,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琢磨如何将商店开到网上去截止到1999年12月31日,我国的www站点有15 000个之多,而网民数量却仅有890万名 ;与如今一篇公众微信号文章动辄10万+的阅读量相比,这意味着很多网站在还没有获得流量带来的规模效应之前就已经胎死腹中了。

全线亏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所有人心里都清楚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是怎样的一片蓝海,通过融资和上市活下去,成为等待互联网产业柳暗花明之前唯一的出路马云的阿里巴巴也不例外,东拼西凑来的50万元创业资金在当时热火朝天的互联网行业的确显得有点捉襟见肘;虽然马云没有搜狐张朝阳麻省理工出身的背景,也不像新浪张志东是一个技术型天才,但他却拥有着创办中国黄页网站与帮助外经贸成立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经历,1999年3月上线的阿里巴巴英文网站,成功获得了《福布斯》《新闻周刊》等权威媒体的关注。

也许注定是英雄惜英雄,马云首先吸引来的不是融资,而是阿里巴巴的第一个贵人——蔡崇信蔡崇信有着全球顶尖高校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法学的双重背景,博士毕业后进入风险投资行业工作,1999年作为Investor AB的亚洲区负责人去阿里巴巴考察投资项目,未曾想首次见面他就被马云所打动,决然离职放弃年薪300万港币的工作加入阿里巴巴。

蔡崇信的加入的确使这个“三无团队”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并凭借自己资深风险投资人的身份为阿里巴巴日后的融资作出了强有力的背书第一轮融资来得很不容易,当时马云和蔡崇信在硅谷四处拜访投资机构却一无所获,直到蔡崇信联系上了在高盛工作的旧友林夏如。

在详细的尽职调查后,林夏如认为阿里是一个有前景的投资项目,决定用500万美元拿下阿里大部分股权首轮投资能吸引来高盛这样国际顶尖的投行对于阿里未来的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作为资本市场上“打喷嚏的人”,高盛给阿里所带来的价值远远不只是500万美元的融资。

马云很心动,但是他也深知一旦答应,自己就丧失了对阿里的控制权了阿里成立之际已经将部分股份与18位合伙人共享,此时再让渡给高盛大部分,马云自己的股份就所剩无几了但是当时的他也别无选择,前途未卜的阿里巴巴在强势的国际金融资本高盛面前没有什么谈判的空间。

合作敲定的最终结果是林夏如答应以500万美元换取阿里50%的股份,在重大事件上高盛有一票否决权谈判后期出现了一点小插曲,高盛的投资委员会不同意独立全额投资,认为风险太大,于是林夏如只好将高盛的比例降为33%,剩下的17%找来了富达投资(Fidelity Capical)、新加坡 *** 科技发展基金以及蔡崇信的老东家Investor AB补上。

值得一提的是,高盛后来一度成为阿里巴巴的第二大股东,却因为阿里迟迟不肯上市而在2004年以2 200万美元的价格撤资,错过了超高额的投资回报,被戏称为高盛史上最大的败笔 (2)第二轮融资:结识贵人孙正义。

如果说蔡崇信是马云创立阿里巴巴过程中遇上的第一个贵人,那么孙正义无疑可以称得上为第二个他与马云初识的故事后来被演绎成“6分钟融资2 000万美元”的神话,大家都津津乐道于孙正义的独到眼光和一掷千金,事实上这次融资中最精彩的是马云对控制权的正确认识而主动调低估值。

1999年软银集团在中国组织了一场“速配”式的互联网项目投资洽谈会,试图重造当年在美国投资雅虎的传奇,这场见面会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所有互联网界的新秀,马云的阿里巴巴也在邀请之列正式见面之前,软银已经对这些企业进行了尽职调查,负责阿里巴巴尽职调查的是软银中国的合伙人薛村禾,他也是前UT斯达康的创始人,拥有成功的创业经验和敏锐的投资嗅觉,从UT斯达康出来之后,他投身于孙正义创立的软银投资公司,在他的力挺之下才有了后来故事。

对于孙正义来说几分钟决定一场投资并不是什么稀罕事,2008年千橡互动的陈一舟用10分钟拿到4.3亿美元的投资,2011年PPlive的陶闯也只用了7分钟就获得了2.5亿美元以上的故事之所以没有被广为流传,是因为这些企业后来没有一家能比得上阿里巴巴今天的成就;而孙正义看似豪赌的背后,其实有着专业投资团队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的支撑。

高盛等几家投行之前以500万美元的价格换取了一半股份,相当于给出了1 000万美元的估值据蔡崇信后来透露的投资细节,孙正义一开始打算投2 000万美元,拿走40%的股份,投后估值上升为5 000万美元,相当于几个星期里高盛的投资收益就翻了一番。

马云和蔡崇信不想出让这么高比例的股权,于是孙正义继续加码,将价格提升到4 000万美元换取40%的股份,此时投后估值高达1亿美元这笔突如其来的巨款简直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是马云静下来思考,自己现阶段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如果答应孙正义的要求,会影响后续融资,在控制权方面肯定会出问题的,所以马云最终将条件修改为2 000万美元交换30%的股份,主动调低了估值。

孙正义接受了马云的条件,并在公布这笔投资时表示,希望阿里巴巴能成为中国的雅虎于是阿里巴巴第二轮融资额为软银投资2 000万美元,富达投资、汇亚资本、日本亚洲投资、瑞典投资、TDF5家跟投500万美元 (3)第三轮融资:eBay兵临城下。

在前两轮融资之后,阿里巴巴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国外设立了众多办事处,招聘海量的新员工,跑马圈地试图一跃成为国际性企业但是千禧年伊始,互联网狂热泡沫也开始破裂了,行业热度迅速冷却下来,据阿里官方纪录片报道,2001年1月阿里巴巴账上只剩下700万美元,按照当时阿里巴巴扩展的速度,这笔钱只够支撑半年;而大股东们也明确表示前期的投资花完了之后,没有意向再追加第二笔,阿里亟需找到盈利的渠道。

挽救阿里巴巴于一线的人叫作关明生,在此之前他在国际企业管理领域有25年的经验,在美国通用电气工作达15年关明生提出了开源和节流两个方案,分别是推出向会员收费的“中国供应商”产品,以及收缩战线裁员的“杀人放火”方案。

前者“开源”帮助阿里找到了早期的盈利模式,后者“截流”给阿里提供了喘气的机会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那段寒冬里,阿里巴巴依靠自身力量终于在2002年扭亏为盈,完全可以被称之为整个行业的奇迹但这还远远不够,马云深知B2B模式虽然帮阿里活下来了,却不足以支撑起阿里的百年计划,他将目光着眼在国外成功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上,发现eBay的C2C运营十分值得学习。

对于马云来讲,开展C2C业务,既是进攻也是防守进攻是为了帮助阿里巴巴寻找新的盈利点;而防守则是因为,eBay虽然以C2C作为主营业务,但是其平台设计同样适合企业卖家,事实上eBay在美国的很多收入都来自小公司,这正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一部分客户,兵临城下只是时间问题。

这个想法与阿里的大股东孙正义不谋而合,1996年软银投资了雅虎一亿美元,并出资与其共同成立了日本雅虎,迅速占领了日本的互联网市场,并成功抵御了eBay的入侵他曾说希望马云能成为中国的雅虎,当时eBay在亚洲已经占领了韩国与中国台湾市场,日本市场的失败使得剩下的中国大陆市场对其显得尤为重要。

马云果断地成立了C2C项目组,秘密安排了7名员工开始了淘宝交易平台的研发,新项目得到了孙正义的大力支持,2003年5月淘宝网上线后,软银联合富达投资、寰慧投资和TDF向阿里巴巴注资8 200万美元,其中软银的6 000万美元是单独投资给淘宝网的。

几乎是在同时,eBay宣布全资收购中国易趣,以此为媒介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易趣是1999年邵亦波从哈佛毕业回国后,在自己的家乡上海创立的,2003年被收购前后其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了80%,但到了2005年时就已经被淘宝挤得只剩23%了。

后起之秀淘宝能战胜eBay(易趣)的原因,有淘宝在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同时也有eBay收购易趣后整合的失败,主要原因如下淘宝收费模式的创新淘宝自出生开始就贯彻免费策略,而eBay认为C2C商城的盈利模式就是靠收中介费,并坚信淘宝撑不了多久。

除此之外淘宝还推出了支付宝这个颠覆性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以担保的方式消除了客户对网上交易的疑虑精准的定位使得用户拓展非常顺利2003年正是非典全国性爆发的一年,网上购物给商家和顾客都带来了一个新选择,电子商务用户数量大幅增长。

eBay进入中国时是照搬海外模式,忽略了中国根本不存在美国二手交易买卖的传统,坚持由个人用户发起拍卖的形式进行交易;而新生代淘宝则接地气得多,将狭义的C2C变通为small B2C,让之前做阿里巴巴积累起来的小企业用户也能参与进来,客户数量迅速提升。

eBay收购易趣后,错误进行平台迁移收购完成后,eBay决定按照统一的标准管理,将中国易趣的用户迁移到美国平台上去,直接导致了网页打开速度过慢除此之外,全球账户体系的统一,使得eBay无法像淘宝一样针对中国市场开发出独有功能。

第四轮融资:雅虎入局 淘宝战胜eBay十分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免费策略,每天烧着大量的钱但却提供着免费的服务,这背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双方的烧钱大战僵持到2005年时,阿里巴巴的账面余额又开始告急了eBay方面似乎也意识到这么缠斗下去不是办法,向孙正义开出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软银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

在商言商,马云找不到任何理由要求孙正义不将股份卖给eBay;更糟糕的是,腾讯也推出了在线购物平台——拍拍,前后夹击的状态让淘宝进退维谷,马云亟需一笔雄厚的投资来支撑这场持久战救马云于水火之中的人是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

雅虎自1998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由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趋势不如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先后与方正、百度、新浪合作都没有取得进展;收购周鸿祎的3721不但未能助其在中国打开局面,反而使公司业务陷入僵局。

雅虎亟需在中国找到新的代言人,杨致远想到了老朋友马云早在1997年时他们就已经认识了,那时马云还在外经贸推广他的中国黄页,陪着初次来中国的杨致远游览了长城两者有着共同的股东软银,加之阿里巴巴私营企业的性质,使得这笔交易很快被敲定下来。

究竟是雅虎收购阿里巴巴,还是阿里巴巴鲸吞雅虎,媒体报道一直众说纷纭,足以显出这笔交易结构之复杂马云对交易细节闪烁其词,托称阿里为非上市公司,没有对公众披露的义务;谜底一直到雅虎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了8—K文件后才被揭开,该文件属于上市公司的备案报告,发生触发事件(triggering event)时需要提交。

图1所示为雅虎和阿里巴巴的股权交易,主要交易结构包括股权收购和换股协议(SPCA)、淘宝股权收购协议(TBSPA)、二级股票收购协议(SSPA)、股东协议(SA)四个部分。

图1 雅虎和阿里巴巴的股权交易 股权收购和换股协议(SPCA)是整个交易的最关键部分,在8-K文件披露之前被许多人误以为是交易的全部主要内容如下:雅虎以“2.5亿美元现金+TBSPA协议中购买的淘宝股权+雅虎中国全部业务”从阿里巴巴公司换取201 617 750股阿里巴巴股票。

如此一来,在全部交易完成后,雅虎持有阿里巴巴261 641 354(60 023 604+201 617 750)股,占阿里巴巴全部已发行股份(包括根据阿里巴巴员工认股权计划发行股份)654 103 386股的40%。

虽然SPCA协议顺序在前,淘宝股权收购协议也是交易最主要的部分,但它是以TBSPA和SSPA为先决条件的TBSPA协议中约定,雅虎支付3.6亿美元,向软银及软银全资子公司SB TB Holding Limited以每股80美元的价格,购入其持有的450万股面值0.01美元的淘宝股票。

此处可以印证,第三轮融资中,软银的6 000万美元的确是单独注入给了淘宝,即淘宝为阿里巴巴旗下的非全资子公司根据二级股票收购协议,雅虎和软银以每股6.4 974美元的价格分别从阿里巴巴的特定投资者手中购买60 023 604和27 703 202股阿里巴巴的普通股。

也就是说,雅虎出资3.9亿美元,软银出资1.8亿美元,使阿里巴巴的部分投资者和阿里巴巴管理层套现通过SSPA协议,前几轮中想套现的投资者成功退出,阿里巴巴管理层也兑现了一部分股票,马云一夜登上胡润“百富榜”。

与部分媒体报道不同的是,该轮中软银并没有减持阿里股份,而是坚定持有股东协议由阿里巴巴、雅虎、软银、部分管理层和部分其他股东共同签订,对股东、董事的权利、义务和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详细规定;该协议是马云控制权保障的背书。

SA协议主要条款有以下几项2010年10月前,雅虎40%的股份只拥有35%的投票权,其余投票权归马云团队2010年10月前,在任何情况下,董事会不得解除马云阿里巴巴CEO的职务阿里巴巴、软银和雅虎每个季度都要进行三方会议,阿里巴巴每个季度都要向股东汇报经营业绩。

如果软银减持交易完成日所持阿里巴巴股票的50%,将没有权利在董事会中任命董事,由雅虎增加一名董事顶替空缺;公司管理层总共持股25%以上才能在董事会中保持两名董事软银和管理层不减持,2010年10月之后,雅虎追加一个董事会席位,变成阿里2席、雅虎2席和软银1席。

除非有雅虎的书面同意,任何协议方不得将股份转让给雅虎的竞争者,雅虎将提供竞争者的名单,名单雅虎每隔6个月更新一次没有马云的书面同意,在阿里巴巴IPO两周年、本协议签订五周年、马云不再担任CEO、马云持有阿里巴巴不足1%的股份四者中任一事件发生之前,任何协议方及其附属机构总共持有阿里巴巴股份不能超过50%。

只要马云还有一股阿里巴巴的股票,就始终在公司的董事会占有一席之地交易完成后,雅虎、软银及马云团队分别持有公司40%、29%及31%的股份从SA协议中看出,马云成功地“绑架”了资本,实现了以小搏大的高效融资。

而且在本次交易交割完成之后,马云宣布向淘宝网再追加10亿元,支持其继续免费3年一年之后的2006年12月,eBay管理团队全面退出中国,eBay的中国子公司eBay易趣与TOM在线组成合资企业“TOM易趣”。

淘宝与eBay易趣的四年大战结束了,阿里不仅免受被收购的风险,而且反败为胜,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2两段上市路阿里巴巴经历了“香港IPO→私有化退市→美国IPO”的上市历程,中间穿插了支付宝风波,在美国上市时创造性地设计了“合伙人制度”。

(1)香港上市 打赢了eBay这场硬仗之后,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霸主地位已经初现端倪一年之后,阿里巴巴着手在香港将集团旗下的B2B业务进行IPO在香港的IPO中,阿里巴巴共发行8.59亿股,其中6.315亿为旧股,其余为新股,招股价为13.5港币/股。

2007年11月6日上午,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1688 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30港元,比发行价高出122.2%以此计算,阿里巴巴市值达到1 515.7亿港元,仅次于日本雅虎成为当时的亚洲市值第二。

图2所示为2007年阿里巴巴集团的股权结构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主体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的海外公司,马云及高管层持股2.08%,阿里巴巴开曼公司持股73.21%,剩下的24.71%为公众流通股软银、雅虎为阿里巴巴开曼公司的股东,这家公司与国内运营实体为协议控制的关系。

这种境外上市公司与境内运营实体分离的模式被称为VIE架构,好处是可以绕开监管,使境外投资者可以间接投资被限制或禁止的领域;风险是上市公司对境内运营实体不具备完全的控制权,这一点在日后的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中显现了出来。

图2 2007年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结构阿里巴巴上市吸引来了包括老东家互联网公司巨头雅虎、跨国保险及金融服务集团AIG(美国国际集团)、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精密工业集团、香港地产巨头九龙仓集团及中国工商银行(亚洲)等投资者,创下2万亿港币的香港IPO历史认购之最。

需要注意的是,香港上市的禁售期通常为6个月,而阿里巴巴给上述基础投资者设置的禁售期却长达24个月,这无疑从侧面印证出阿里巴巴在这场IPO融资博弈中的强势地位股价轰轰烈烈的高开未能抵挡住后来持续低走,2008年受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影响,主营B2B业务的阿里巴巴股价一度下跌到3.46港币;幸好随着金融风暴的逐渐平息,2009年中旬股价回复至15港币左右,该价格一直持续到2011年,这年发生了两件负面新闻使阿里的股价应声下跌。

一是2月爆发的“欺诈门”事件,阿里巴巴主动披露了公司对此事的调查结果,承认2009年与2010年期间分别有逾千名“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近百名阿里员工为挣取提成参与了此次事件阿里宣称已经清理了涉事客户,并承诺对全球范围内的受害者进行赔偿,CEO卫哲、COO李旭晖引咎辞职。

此次欺诈门事件虽然引起了小幅度的股价下跌,但是在公关方面却堪称教科书般的经典,阿里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赢来了业内的一片叫好声然而该年度发生的第二件负面新闻,强大如阿里公关团队也未能扭转舆论的风向,被认为是马云创业史上所遇到最严重的诚信危机,这件事便是支付宝的股权之争。

(2)支付宝之争 雅虎在投资入股时,曾在股东协议内承诺2010年10月以前董事会不得以任何理由解除马云阿里巴巴CEO的职务,并将5%的投票权出让给马云及高管团队随着时间的流逝,双方约定的日期逐渐临近,马云也开始坐立难安起来。

在投票权上,马云及其团队拥有36%,雅虎拥有35%,软银拥有29%;三方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阿里巴巴还是马云说了算而2010年10月的期限一到,雅虎的投票权就会恢复40%,马云的CEO职位就没有了绝对的保障。

马云的老朋友杨致远更是在2009年初突然从雅虎离职,女强人巴茨接替了他CEO的职务,马云嗅到了风雨欲来的味道巴茨认为马云没有经营好中国雅虎,而阿里方面则认为雅虎在力挺谷歌退出中国一事上没有考虑到阿里的处境。

双方的关系不断交恶,阿里数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回购雅虎股份的意向冲突爆发于2011年5月11日,雅虎在提交给美国证监会的一份公告中指出,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支付宝的所有权被转移至了马云控股的浙江阿里巴巴,并称此次重组行为并没有通知集团股东雅虎和软银。

公告一出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哗然,著名新闻评论家胡舒立发表文章《马云为什么错了?》指出,私自转移支付宝是践踏契约原则,伤害了市场之本马云在2011年6月的媒体沟通会上作出回应,支付宝争取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09年6月,阿里巴巴董事会就已经口头同意了转移支付宝股权一事,并在7月24日的会议纪要中书面记录了下来。

双方分歧的争议点在于,雅虎和软银希望保持支付宝VIE协议控制的模式,绕开监管层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而马云则坚持认为央行明确规定外资的第三方支付需要报批 *** 审核,支付宝很可能因为VIE模式耽误甚至拿不到第三方支付牌照。

支付宝股权的转移过程分为两个部分进行 2009年6月1日,Alipay将支付宝70%的股权以2 24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浙江阿里巴巴,支付宝由一家外资独资企业变为一家由内资企业绝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2010年8月6日,支付宝召开董事会,决定以2010年5月31日为估价转让基准日,按照当日的股价评估价,以1.6489亿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支付宝剩余30%的股份转让给浙江阿里巴巴,交易完成后,浙江阿里巴巴获得支付宝全部股份。

两次转让交易属于集团内资产划转,作价合计仅3.3亿元,很明显远远低于市场对于支付宝的估值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的影响不断发酵,引起阿里巴巴的股价大幅下跌阿里巴巴集团、雅虎和软银三方坐下来谈判,于2011年7月就此次转让事件签署正式的协议:支付宝的控股公司承诺在上市时予以阿里巴巴集团一次性的现金回报,回报额为支付宝在上市时总市值的37.5%(以IPO价为准),回报额将不低于20亿美元且不超过60亿美元。

市场对阿里此次私自转移支付宝普遍持批判的态度,认为在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获取上有更好的解决方案马云后来评价该做法是不完美但唯一正确的,支付宝股权转让事件至此告一段落阿里与雅虎在支付宝转让一事上公开闹僵后,回购雅虎所持的阿里巴巴股份似乎也成了马云摆在明面上的抉择。

2011年9月,阿里实施了名为“黎明”的员工股权购买计划,引进包括银湖、DST、淡马锡、马云及虞锋创立的云锋基金等投资者,按照350亿美元的估值回购了5.7%的股份,大约花费20亿美元“黎明”是“长征”的序曲,意在为随后回购雅虎所持股份做铺垫。

2012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向旗下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董事会提出私有化要约,回购价格为每股13.5港元,该价格较最后交易日收盘价9.25港元溢价约45.9%,但相比阿里巴巴上市首日收盘35港元价格,私有化价格仍然跌去了60%以上。

消息一出,受欺诈门及支付宝事件影响后萎靡不振的股价在复牌日大涨42%外界普遍认为阿里巴巴此次私有化香港上市业务可能与回购雅虎股份,以及未来筹划集团的整体上市有关2012年5月,回购雅虎股份的“长征”计划正式启动。

阿里巴巴宣布将动用63亿美元现金和不超过8亿美元的集团新增优先股,回购雅虎手中所持该集团股份的一半,即相当于阿里巴巴20%的股权,这部分股权将被阿里注销此外还约定,未来阿里巴巴IPO之时,有权以IPO价格回购雅虎所持该集团剩余的50%股份。

在控制权方面,回购协议规定,雅虎将放弃原本拥有的委任第二名董事会成员的权力,以及与阿里巴巴战略和经营决策相关的否决权阿里巴巴董事会则维持阿里巴巴、雅虎、软银2∶1∶1的比例如图3所示,为了完成这桩庞大的股权回购,阿里巴巴总计对外募资59亿美元:其中,银行贷款20亿美元,一半来自国开行,一半来自国外银团。

股权融资39亿美元,只有9.5亿美元现金来自集团自有资金,剩下的来自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优先股及普通股,共计总股本的10%左右,阿里巴巴并未披露普通股与优先股的认购比例,仅透露参与普通股认购的机构包括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开行旗下负责股权投资的子公司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两家中国PE博裕资本和中信资本;而可转换优先股则配售给了在“黎明”计划中进入阿里巴巴的三大机构老股东——淡马锡控股、DST全球及银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软银和雅虎,所有股东均放弃了在重大事项上的决策权

图3 “长征”计划资金来源 2012年6月20日,阿里巴巴旗下的B2B业务正式从香港联交所退市虽然付出了高额的“赎金”以及名誉受损,马云最终还是从雅虎手上拿回了阿里巴巴的控制权(3)美国上市 2011年6月,阿里将淘宝一拆为三,变成淘宝网、一淘网和天猫。

从香港私有化退市B2B业务后,2012年7月阿里巴巴将集团调整为七大事业群,分别是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和阿里云马云希望能借此推进CBBS(consumer消费者、business渠道商和零售商、business生产商、service partner服务供应商)协同发展。

2013年1月又将七大事业群调整为二十五大事业部,分别由9个负责人管理,分拆得更为细化无论是7个部门还是25个部门都未涉及支付宝及阿里其他的金融业务,可见早在支付宝正式从阿里集团独立出来时,其视野就不仅局限于电商服务了,而是有着更大的野心。

阿里数次调整组织架构,是在为集团整体上市做准备:将现阶段没有盈利,但是未来具有发展空间的业务打包,以获取市场的高估值阿里整体上市的地点引起过诸多猜测中国内地作为阿里巴巴的主要市场,却未能入选考虑名单,主要原因是阿里巴巴出于避税及规避风险等考虑,将注册地选在了开曼群岛,且软银、雅虎等外资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阿里巴巴作为外资企业不具备在A股上市的条件。

香港是阿里巴巴首次上市地点,对于阿里巴巴第二次整体上市也是持欢迎态度的,但是马云提出的“合伙人制度”,违背了香港“同股同权”的基本原则,被联交所认为有可能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几番拉锯之后,联交所遗憾地拒绝了阿里巴巴抛来的绣球。

由于具有充分的信息披露与完善的集体诉讼规则作为保障,美国对于金融创新具有较高的包容度,是少数几个采用“双层股权”架构且接受他国企业上市的国家,所以接纳了阿里巴巴提出的“合伙人制度”那么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简而言之就是在该制度下,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与持股比例脱钩了。

阿里的合伙人制度并不是传统公司法意义上的合伙制度,而是一种通过公司章程进行创始人控制权保护条款的设计其基本设计逻辑是,先将公司的控制权赋予持有少量股份的合伙人,再将合伙人手里的权力集中在合伙人委员会,从而将控制权掌控在马云手里,最终实现“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马云总得控制董事会席位的简单多数” 。

截至2017年底,合伙人共计36名,除了阿里巴巴集团的高管外,还有来自蚂蚁金服、阿里云、菜鸟网络等重要板块的负责人合伙人并无固定人数限制,除马云和蔡崇信为永久合伙人外,其余合伙人的地位与其任职有关,一旦离职则退出合伙人关系。

阿里合伙人被赋予董事提名和分配奖金的权利合伙人可以提名的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人数一半以上,因任何原因董事会成员中由合伙人提名或任命的董事不足半数时,合伙人有权任命额外的董事以确保其半数以上董事控制权阿里董事会共有9名成员,阿里合伙人有权提名5人;如软银持有阿里15%及以上的股份,软银有权提名1名董事,其余的3名董事由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名,招股结束后,合伙人可以再提名2人,届时董事会将有共11名董事。

如果股东不同意合伙人提名的董事的,合伙人可以任命新的临时董事,直至下一年度股东大会;倘若董事因任何原因离职,合伙人有权任命临时董事以填补空缺,直至下一年度股东大会在传统的治理结构下,董事会一般由股东大会进行选举;而阿里的合伙人制度中,虽然股东大会有权否决合伙人委员会推选的董事,但是阿里合伙人仍然可以另外重新任命临时董事,这意味着股东大会的否决权并没有实际效力。

不仅如此,阿里合伙人还与大股东软银、雅虎达成表决权拘束协议,约定三方将在股东大会上以投票互相支持的方式,使投票结果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软银承诺在股东大会上投票支持阿里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当选,未经马云及蔡崇信同意,软银不会投票反对阿里合伙人的董事提名。

不仅如此,软银还将其持有的不低于阿里30%的普通股投票权置于投票信托管理之下,受马云和蔡崇信支配鉴于软银有1名董事的提名权,因此马云和蔡崇信将在股东大会上用其所拥有和支配的投票权支持软银提名的董事当选同时,雅虎承诺将动用其投票权支持阿里合伙人和软银提名的董事当选。

既然控制权都集中于合伙人手中,那么如何才有资格入选呢?成为合伙人需要满足如下要求:在阿里供职超过5年;合伙人任职期间必须持有公司股份,且有限售要求;候选人由在任合伙人向合伙人委员会推荐,并由合伙人委员会审核同意其参加选举;在一人一票的基础上,超过75%的合伙人投票同意后方可加入;合伙人对公司的发展有积极贡献,并且高度认同公司文化,愿意为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竭尽全力。

上述条件综合来看,阿里的合伙人只有可能在认可马云和阿里巴巴价值观的高管中产生合伙人的选举与罢免都无须股东大会审议或通过,而是将权力集中在了以马云为核心的合伙人委员会合伙人委员会由5人组成,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如果说合伙人是阿里控制权的上层建筑的话,那么合伙人委员会就是金字塔的顶端了该委员会主要负责3件事:其一审核新合伙人的提名并安排选举事宜;其二推荐并提名阿里巴巴董事;其三将薪酬委员会分配给合伙人的年度现金红利分配给非执行职务的合伙人。

简而言之,数十位合伙人的权力又被高度集中于该决策小组手中,而马云和蔡崇信从该制度成立至今一直是小组成员,所以层层权力最终归于马云手里通过合伙人制度和表决权拘束协议,马云牢牢掌握住了阿里巴巴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

但是这里有个风险,当上市之后雅虎和软银减持阿里巴巴股票,如果有恶意并购者通过二级市场获得第一大股东的位置,通过修改公司章程就可能废除合伙人制度那么合伙人制度能被轻易改变吗?答案是否定的合伙人制度的变更需要通过董事批注和股东表决双重批准:从董事层面来看,关于合伙人关系的宗旨及合伙人董事提名权的修订必须经过多数独立董事的批注,而有关提名董事程序的修改则需要取得独立董事的一致同意;从股东层面来看,根据上市后修订的公司章程,修改阿里合伙人的提名权和公司章程中的相关条款,必须获得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票数95%以上同意方可通过。

根据2017年6月阿里巴巴披露的官方财务数据显示,马云、蔡崇信分别持有阿里7%、2.5%的股份,作为阿里的永久合伙人,只要这两人的股份比例合计不低于5%,该制度便坚如磐石,难以打破“我们不在乎在哪里上市,但我们在乎我们上市的地方,必须支持这种开放、创新、承担责任和推崇长期发展的文化。

”2013年9月,马云的一份内部邮件被视作关于阿里上市地点的公开表态时隔1年后的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IPO定价为68美元/股,首日收盘价为93.89美元,市值高达2 314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在美国上市后,阿里巴巴集团这个庞然大物的股权结构第一次完整地显现在世人面前,如图4所示阿里巴巴此次IPO共计提供给投资者3.68亿股ADS,其中发行新股1.23亿股,股东出售1.97亿股,超额配售4 800万股。

每股发行价68美元,阿里巴巴共计募资250.3亿美元

图4 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结构(截至美国上市时)如图5所示,根据之前与与雅虎签订的回购协议,此次IPO中雅虎出售占阿里巴巴集团4.9%的股份,套现82.8亿美元,股份被稀释到15.56%而另外一个大股东软银却未进行套现,股份比例仅从34.4%被摊薄至32.4%。

图5 阿里巴巴IPO前后持股比例 3三种投资主体让我们来看一下普通上班族平凡的一天,早上起床打开墨迹天气APP来判断一下今天出门该穿什么衣服;在小区门口扫码骑一辆ofo单车去公司上班;中午打开饿了么点一份外卖;午休之前用微博刷新看看又出了那些热门话题;下班后使用滴滴出行去电影院;使用淘票票软件优惠购买电影票;开场时发现电影是阿里影业、博纳影业、华谊兄弟联合出品的;看完电影回到家在丰巢快递柜中取出菜鸟物流送来的快递;晚上睡觉前在优酷上看了自媒体人创作的影评,用UC浏览器浏览该电影票房相关新闻;戴上耳机在虾米音乐的陪伴下入睡。

构建上述生活情境的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投资或收购在不知不觉中,阿里巴巴的触角已经伸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阿里巴巴近些年的投资逻辑是什么?在投资中控制权方面又是如何安排的呢?。

阿里巴巴近些年的投资数量与规模早已超越一线投资机构,其与投资机构最大的不同在于——投资机构看重的是中短期的财务价值,而阿里更在意对整个集团未来体系的战略布局,基于互联网构建一个巨大的生态圈史玉柱对阿里的投资逻辑作出了总结:“阿里巴巴基本上不搞财务投资,一定是战略布局需要他投资那个公司。

你要单独看他某一个投资,可能并不合算,比如说他买的时候可能那本来是个上市公司,他控股了之后,股价反而跌了,这种情况肯定是有的从这个角度看,他投资不合算,但是你要看整个阿里巴巴的一个生态圈,其实他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 阿里近些年来不停地对外投资和收购,几乎染指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半壁江山,但这些投资并不是都以阿里巴巴集团的名义进行,马云旗下还有数个不同派系的投资军团相互联动,一起建立了庞大的阿里系帝国马云和阿里巴巴对外的投资主体主要有三种。

(1)主营业务公司阿里巴巴发展到今天,俨然成为一个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商业帝国,按照主营业务不同,这个帝国又被划分为不同的板块,各个板块的对外投资收购业务有一定的自主性电商板块的对外投资主体是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下称“淘宝”),淘宝直接参与了对苏宁易购的投资,苏宁易购辐射全国多家线下网点和售后网络,能补足阿里在线下的短板,促进新零售的转型;再者电商界的老大和老三合作,对排名第二的京东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此举包含着阿里对整个行业控制权方面的考量。

除此之外淘宝还参与了对石基信息和易果生鲜的投资,前者致力于提供酒店、餐饮、零售行业信息,对飞猪旅行和淘点点外卖大有裨益;后者反攻线下,有“生鲜版阿里”之称金融板块的对外投资主体主要是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蚂蚁金服”),蚂蚁金服投资收购的企业涉及贷款业务、保险业务、理财业务、基础服务等等,打造出了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这些业务都是以主业为中心,向关联领域拓展,属于进攻型的多元化战略。

蚂蚁金服也进行了不少防守型的投资,如新闻媒体行业的36kr、外卖服务的饿了么、出行平台滴滴、零售业百胜中国等,这些布局一方面可以对冲行业性风险;另外一方面也给支付宝带来了线下支付场景的拓展物流板块的对外投资主体是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菜鸟网络”),菜鸟网络并不是阿里巴巴100%控股,其最大的股东是阿里系的天猫,除此之外阿里还邀请银泰、复星、富春、顺丰以及三通一达等入股,共同构造起一个完整的物流上下游生态链。

菜鸟投资了多家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百世上市前的战略投资;仓库运营领域的心怡科技、北领科技物流、快仓等;提供落地配服务的万象物流、晟邦物流等;智能快递柜企业速易递;跨境物流配送企业递四方以及干支线运输平台卡行天下。

这些资本运作都是在细化物流产业的分工,除了菜鸟物流积极布局以外,阿里巴巴还通过集团、蚂蚁金服、云锋基金的投资进行完善补充(2)管理层持股平台阿里巴巴设立了一些合伙企业,作为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高管层的投资主体进行股权投资和收购。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杭州君澳、君瀚、君济、君洁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这几家合伙企业将股份的收益权分配给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LP,但是将控制权集中在了唯一的GP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马云个人的独资企业。

新零售布局中杭州瀚云新领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以下简称“瀚云新领”)与杭州阿里巴巴泽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泽泰”)也扮演着类似的角色,这层链接阿里巴巴集团和被收购公司之间的结构,可以帮助更好地调动资金、平衡股权配比、与被投资公司展开业务合作等。

(3)马云个人主导的投资平台 云锋系目前分为两大板块:一是马云和虞锋联合圈内一众大佬共同创立发起的云锋基金;二是在港股上市的云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云锋是马云个人主导的金融主体,自诞生起就受到了外界紧密的关注,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动作不断。

云锋基金成立于2010年初,股权结构如图6所示其架构采取了双层GP模式,第一层GP为马云和虞锋二人设立的投资主体云锋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其中马云占有40%的份额,虞锋占有60%的份数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GP,引入腾讯马化腾、巨人网络史玉柱、银泰沈国军、分众传媒江南春、华谊兄弟王忠军、新希望集团刘永好等人作为LP,成立第二层投资主体云锋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云锋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作为云锋基金的GP,面向社会引入外部LP继续募资,以此放大募集资金的能力。

图6 云锋基金股权结构云锋基金一期参与了阿里巴巴港股退市的私有化,并且在其2014年美国上市之前,联合银湖资本、红杉资本收购了5%的阿里巴巴集团员工股;但马云似乎有意撇开自己和云锋基金过密的联系,阿里巴巴在递交给纽交所的上市文件中,专门标出虞锋对于云锋基金所持阿里巴巴股权具有唯一的处置权和表决权。

第二期云锋新创也有不少投资项目与阿里合作,其中包括联手控股中信21世纪并改名阿里健康;收购优酷土豆并私有化;投资陌陌和圆通速递除了这些上市公司之外,还布局了阿里体育、心怡科技与沃天下等非上市企业第三期云锋新呈参与了对蚂蚁金服的投资,还与阿里巴巴一同设立了瀚云新领布局新零售领域。

马云主导的云锋系的第二个金融主体是云锋金融,股权结构如图7所示云锋金融的前身是香港券商公司瑞东集团,于2015年5月被云锋基金及史玉柱、黄鑫、黄有龙等人收购,这家香港老牌证券公司持有香港证监会发出的证券交易(1号)、就证券提供意见(4号)、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6号)、提供资产管理(9号)四个牌照,被称为“海外版的蚂蚁金服”,业内猜测此举是阿里意图打造一个海外投资平台。

2017年8月,云锋金融发布公告称联合了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API(Hong Kong)、史玉柱的巨人投资、新浪等数家机构以131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万通保险亚洲有限公司,正式涉足海外保险业务

图7 云锋金融股权结构阿里巴巴在交给证监会的文件中数次强调与云锋基金和云峰金融的安全距离,但是在舆论层面却从不避嫌,放任市场遐想两者之间的联系事实证明该手法果然奏效,云锋金融入主瑞东集团时,股价暴涨近2倍;圆通借壳A股上市,云锋新呈也从中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马云的光环给了云锋相当的市场关注度,相当于一个金字招牌;而云锋也增强了阿里巴巴调动资金的能力,帮马云实现了个人财富的增长除了云锋基金和云锋金融之外,马云个人也入股了多家上市公司,如他曾是高德地图和华谊兄弟的个人股东。

不仅如此,马云还会自己做GP,通过设立有限合伙企业募集资金对外投资如阿里系收购华数传媒时成立了杭州云溪投资合伙企业(下称“杭州云溪”),马云控股的杭州云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史玉柱作为其GP掌握实际控制权,谢世煌作为LP几乎承担了所有收购款,而这笔钱全部来自浙江天猫科技有限公司对其的贷款;也就是说华数传媒的收购款由浙江天猫提供,而控制权则掌握在马云手中。

仔细梳理阿里巴巴投资并购名单,不难发现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公司都是对阿里主营业务的拓展和延伸,目的就是构建一个庞大的生态圈电商落地成就本地生活类服务,往前一步升级成为新零售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物流连接买家和卖家。

社交娱乐工具应用为电商引流阿里云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收集接下来我们将逐块进行剖析其投资逻辑和控制权安排4电商升级:阿里的新零售版图阿里巴巴是以电商平台起家,它从一个把中小企业商品信息和联系方式登记上网的站点,一直发展成今天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

我国网购客户规模基本上等于阿里的用户数量,可以说已经站上了电子商务的巅峰但是巅峰也意味着阿里巴巴已经触碰到了这个行业的天花板,马云在2016年的杭州云栖大会上说道:“‘电子商务’这个词可能很快就被淘汰,阿里巴巴从明年开始将不再提‘电子商务’这一说法,因为这只是一个‘摆渡的船’,未来有五个全新发展将深刻地影响中国、世界和所有人。

这五个“新”,指的是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这是决定未来成败的关键” 其中新零售是指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力量,将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和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一起有淘宝天猫的珠玉在前,线上服务阿里已经做得相当完善了;菜鸟物流平台的建立让阿里拥有了一张覆盖全国各线城市的物流网络;对于阿里来说,新零售的痛点在于线下体验,这是阿里以前的商业模式中所不具备或者刻意回避的。

自己另起炉灶是一种方式,但是需要的时间过长而且效率不高,拥有雄厚资金的阿里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与传统的线下实体巨头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开新零售的局面图8所示为阿里巴巴在新零售板块布局的股权结构

图8 阿里巴巴新零售板块布局的股权结构 (1)私有化银泰,初次试水新零售 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就已经开始了对新零售板块的布局,第一个合作对象是管理着众多线下百货店及购物中心的银泰商业集团银泰的掌门人沈国军与马云私交甚笃,2006年马云投资建造了私人会所——江南会,同为浙商的沈国军就是发起人之一,此后阿里系的云锋基金、浙江网商银行、菜鸟物流、湖畔大学等项目都能看见他的影子。

阿里巴巴拿下银泰商业控制权的过程可以分为三部曲2014年3月31日,双方联合公布阿里巴巴将以每股7.5335港元的价格收购银泰商业220 541 892股新股,约16.6亿港元,占股9.9%;同时,阿里巴巴集团还认购银泰商业约37.1亿港元的可转换债券,双方约定未来3年内,阿里可将持有的可转换债券转换为银泰商业普通股,从而使阿里巴巴集团最终在银泰商业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5%。

2016年6月30日,银泰方面发出公告称,阿里已按照每股7.1309港元的价格完成可换股债券的转换,此次转换的股份总数为535 185 846股,换股完成后阿里对银泰商业的持股比例增至27.9%,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与此同时,银泰商业董事局主席沈国军持股比例由之前的12.06%降至9.69%,沈国军及其近亲合计持股比例由之前的21.87%降低至17.56%2016年12月28日,银泰商业宣布停牌,原因是将刊发一则香港收购及合并守则的公告。

2017年1月10日,银泰商业公告称大股东阿里巴巴提出私有化要求,将与创始人沈国军以每股10港元的价格进行全面收购2017年5月19日,银泰商业正式从香港联交所退市,此次私有化金额合计约人民币176.9亿元。

根据公告,私有化后阿里巴巴将成为银泰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增至74%左右 十分耐人寻味的是,阿里巴巴首次入股银泰时,对外都以二股东的身份自居,直到双方磨合两年有余时机成熟时,才完成换股摇身一变成大股东,不久之后便私有化退市一举拿下银泰。

这种资本运作手法在阿里新零售布局上屡见不鲜(2)规模化复制二股东策略 2015年8月,阿里巴巴宣布以283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苏宁云商,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第二大股东 2016年11月,杭州阿里巴巴泽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阿里泽泰”)斥资21.5亿元收购三江购物32%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2017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向易果生鲜收购联华超市18%的内资股股权(易果生鲜数轮融资中投资方均包括阿里巴巴/天猫),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不仅如此,由于联华超市占股45.61%,是百联股份第一大股东此次转让后,阿里巴巴间接持有百联8.21%股份,同时成为百联股份第二大股东。

2017年9月,阿里集团利用旗下阿里(成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及瀚云新领两家公司,以5.4亿元入股新华都,股份占比10%,成为第二大股东2017年11月20日,阿里以224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12月8日,高鑫零售发布公告称,淘宝中国将以现金作出强制性无条件全面要约,以收购高鑫零售全部已发行股份阿里巴巴在投资收购中这种先做二股东,再做大股东的策略实际上就是“投资+收购”组合模式,是投资收购中一种成熟的风险管理策略,其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先获得董事提名权,将整合做到并购前第二大股东一般拥有提名董事候选人的权利如在苏宁、三江的投资案例中,阿里系均可提名两位董事候选人,这有助于阿里参与目标公司的重大事项决策,熟悉目标公司待时机成熟后,再增持成为大股东,这是将整合做到了并购的前面,增加了并购整合的成功率。

与目标公司合作设立业务平台,放大并购协同效应阿里巴巴与三江购物合作设立了宁波泽泰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生鲜店的实体建设与线上运营业务,其中阿里巴巴出资4 000万元占80%股份,三江购物出资1 000万元占20%股份。

新华都与阿里泽泰拟出资两亿元设立福建新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进双方在电商、供应链等方面的合作,在福建省内开设和经营创新门店新华都与阿里泽泰各出资1亿元,平分新公司股权避开监管红线二股东作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关键位置,在具体实践中留出了一定的操作空间。

阿里巴巴与三江购物的《股份转让协议》便将该优势发挥到了极致阿里泽泰通过协议受让9.33%的股份,剩下部分通过非公开的方式(认购定向增发股票及可转换债券,合作设立子公司)发行若阿里泽泰将可转换债券全部换股,其股份比例将会达到35%,创始人股东陈念慈直接或间接持有的股份比例将下降为37%,两者的股份比例仅相差2%;控制权对于阿里唾手可得。

转换债券全部转换后,阿里泽泰与陈念慈合计共持股72%,公众持股约占28%,成功避免因公众持股比例不足25%而可能导致的退市风险(3)投资平台 阿里巴巴在新零售布局上主要有两个投资平台阿里泽泰是2016年11月设立来用于收购三江购物32%股份的子公司,此后该公司频繁出现于阿里巴巴新零售的布局之中。

阿里泽泰先是与三江购物一同设立子公司宁波泽泰负责生鲜板块的运营;随后又与新华都签订协议,拟设立福建新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被称为闽版的盒马鲜生除此之外,阿里还在2017年8月设立了瀚云新领,与阿里(成都)软件有限公司作为一致行动人入股新华都,瀚云新领的合伙人除了阿里巴巴与旗下壳公司灏云投资外,还包括阿里嫡系云锋新呈,新零售板块的重要合作伙伴苏宁电器,以及民生资本、红树林创投、新华联等机构投资者。

瀚云新领计划总投资达150亿元全面布局新零售,新华都项目的投资额仅为5.55亿元,不难预料接下来瀚云新领还将会有其他大动作近两年来,阿里高速启动了新零售产业的变革,作为集大成的产业整合者,阿里致力于将新零售的产业模式赋能给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伙伴。

其在新零售方面的投资布局可以总结为“投资+收购”的分阶段组合模式,投资收购周期相对较长,除了2017年底高鑫零售被阿里快速拿下以外,银泰商业的磨合期就长达两年,其他的合作企业如苏宁云商、三江购物、联华超市及新华都等都仍在融合与协同阶段。

结合目前的趋势看来,线下消费进一步回暖,新零售将会成为阿里电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5“电商+O2O”的线下生态布局新兴电子商务的出现一度让传统零售业受到严重的打击,但是随着行业天花板的一步步临近,作为线上电商领域的佼佼者,阿里很快就意识到线上和线下不是相互对抗,而应该是共融共生的关系。

阿里巴巴O2O事业群应运而生,回顾这短短几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阿里的O2O可以分为两条线:一是以银泰商业和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商超;二是以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为代表的本地生活服务阿里很早就开始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进行布局,然而无论是自有业务还是收购的企业,都未取得行业领先地位,这对于阿里来说无疑是不成功的。

阿里在意的不是单个企业的控制权,而是在整个行业的话语权,只有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才能产生更强的协同效应阿里巴巴O2O业务布局如图9所示

图9 阿里巴巴O2O业务布局 (1)争夺外卖业务阿里巴巴对外卖一直比较重视,先后投资了口碑、美团和饿了么3家公司,目的就是在本地生活服务的竞争中占据先机,但是结果却是喜忧参半●口碑网能起死回生吗? 作为阿里O2O产业的排头兵,口碑的命运却一直不如人愿。

2004年阿里的离职员工李治国创办了口碑网,从房产信息切入,很快成为国内首批本地生活服务类网站2006年,口碑网获得了阿里1 500万元的战略投资,占股比例不详;2008年,阿里全资收购口碑网,并将其与雅虎中国整合成雅虎口碑,希望能将搜索资源与本地生活服务对接;二者的合并没能产生化学反应,反倒让业绩持续下滑;2009年,口碑网又从雅虎口碑中被分拆出来,并入淘宝旗下,业务上仍旧没有起色;2011年口碑网正式停止运营,淡出公众视线。

2015年成立的口碑只是借用了原来的品牌名称,实际上是另外一家全新的公司,新“口碑”的全名是口碑(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由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各投资30亿元人民币组建而成,蚂蚁金服支付事业群产品运营部总经理范驰出任口碑CEO,从阵容上看阿里将其视为嫡子来培养。

2015年11月海底捞、外婆家和西贝莜面村三家宣布将联合投资口碑平台,消息还没落地,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1个月后这三家企业都选择了放弃投资口碑网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三家企业突然反悔无从得知,根据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对外的说法,西贝将会把对外投资的钱用于自身门店拓展。

对外谋求融资与合作伙伴无望,阿里决定自己发力2017年初,口碑完成了新一轮11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银湖投资、鼎晖投资、云锋基金、春华资本和中 *** 司这五家私募都是阿里系的老朋友了,银湖投资曾参与了阿里港股上市前的员工股权购买与回购雅虎股权所进行的融资计划;鼎晖投资参与了阿里影业的投资;云锋基金是马云与其圈内好友共同设立的私募机构;春华资本连续参与了蚂蚁金服的前两轮投资,同时也是菜鸟网络的首轮投资者之一;中 *** 司在阿里2014年美国上市之前参与了投资。

2017年6月,根据阿里巴巴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20-F年报文件显示,阿里巴巴持有口碑38%的股权;如果此时蚂蚁金服占比也是38%的话,那剩下的24%股份比例为上一轮进入的投资者所有,据此计算口碑的投后估值应为45.83亿元。

●美团转身投奔腾讯 图10所示为美团与大众点评融资轮次的比较2011年7月,美团完成B轮5 000万美元的融资,阿里巴巴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北极光创投、华登国际投资跟投,各方占股比例不详;2014年5月,美团完成C轮3亿美元的投资,泛大西洋资本领投,上一轮的投资者中阿里巴巴和红杉资本中国行使了跟投权,各方占股比例亦未对外公布,美团的创始人王兴透露此时阿里巴巴拥有美团网10%~15%的股份。

阿里在美团发展的前期的确起到了非常强的助力作用,这笔资金帮助美团从团购网的“百团大战”中脱颖而出

图10 美团与大众点评融资轮次的比较 团购业务很快触及了行业天花板,美团想要拓展业务范围开辟外卖服务、酒店预定、电影票购买和自有支付平台;然而涉足这些领域就意味着与阿里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竞争,彼时阿里旗下外卖有口碑、酒店旅游有阿里旅行、电影票有淘票票、支付平台则有支付宝。

阿里作为股东向来十分强势,美团想要掌握控制权,就不得不摆脱阿里的控制阿里想要追加投资拿到更大的话语权,美团却想引入新的投资方削弱阿里的影响力,双方之间的怨怼逐渐加深矛盾的爆发点在于2015年10月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为新美大,外界将其解读为阿里与腾讯联手共同支持新美大的方案;而据王兴透露,事实并非如此,阿里拒绝与腾讯共同投资,称十分后悔当初让滴滴和快的合并,不会让同样的事再发生一遍,并且要求美团在阿里与腾讯中二选一。

王兴心中的答案一开始就不是阿里,如果站定阿里,美团完全可以和口碑网进行合并,而不是选择与微信一直走得很近的大众点评此次新美大事件可以视作分道扬镳的信号2015年11月,有新闻爆料称阿里正在考虑出售所持有的7%新美大股份;美团最终选择了在业务上没有直接竞争的腾讯。

见图10,2016年1月,美团完成了33亿美元的E轮融资,由腾讯领投、DST、红杉资本、今日资本、高瓴资本等跟投,此次投后估值约183亿美元,本轮投资者约持有美团18%的股份●掌控饿了么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给饿了么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如表1所示,大众点评作为饿了么的股东,曾在D轮融资时投资了8 000万美元;E轮继续增资,与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等共同投资3.5亿美元表1 饿了么融资情况一览

新美大结成联盟后,饿了么的CEO张旭豪发表内部信《他们变,我们不变》称,大众点评将放弃在饿了么的董事席位及投票权,饿了么也不会参与此次合并而曾经在E轮和F轮都大力支持饿了么的腾讯,此时也似乎有意转投一直扶持的大众点评组成的新美大。

前有合并后实力更强的新美大,后有暗暗发力的百度外卖,饿了么如果不想从外卖三国杀中淘汰出局,似乎只剩下了与阿里合作这一条道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条规律颠扑不破;而且与美团多元化的发展理念不同,饿了么立志成为一家专业化的外卖服务企业,对于阿里来说似乎更好把控。

从表1中可以看到,2016年4月,饿了么获得阿里系12.5亿美元投资,其中,阿里巴巴投资9亿美元,蚂蚁金服投资3.5亿美元根据阿里巴巴5月公布的年报显示,在全面摊薄的基础上,此次投资后,阿里巴巴集团在饿了么的实际占股约为22%,成为饿了么单一最大股东。

由此计算,饿了么的整体估值约为41亿美元,阿里系持有的股份比例约为30%左右此次投资之后,阿里将旗下口碑外卖交由饿了么提供运营支撑2017年4月,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再次向饿了么投资4亿美元,其中,阿里巴巴投资了2.88亿美元,剩下的1.12亿美元由蚂蚁金服出资。

截至2017年年报的公布日,阿里巴巴持有的饿了么股权约为23%,此次阿里巴巴进一步投资后,持股比例只是略有增长,这说明其他股东在这一年的时间内也进行了增持由此算出蚂蚁金服持有的饿了么股权约为8.94%,阿里系总计持有的饿了么股权达到了32.94%。

这笔众多股东都参与的融资,后来被证实极有可能是为收购百度外卖提供弹药;2017年8月,饿了么宣布将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百度外卖阿里的投资款不好拿基本上已经成为业内共识,虽然饿了么的CEO张旭豪数次强调只要自己强大就不怕被控制,但是在越来越少的股份比例面前,怕是很多选择已身不由己。

2018年2月26日,在饿了么的股东大会上,阿里作为单一最大股东,向全体股东表达了收购意向关于交易价格,媒体上有90亿美元与95亿美元两种说法,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阿里对饿了么有近5亿美元的债权,对价方案可能是“90亿美元(现金+阿里巴巴股票)+5亿美元债权”;对前期投资者将支付现金,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迅速套现离场;为了留住饿了么核心团队,阿里可能会考虑将其手中持有的饿了么期权转换为阿里的股票。

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将出任饿了么董事长,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王磊将出任饿了么CEO。

饿了么被收购后,可以在多方面与阿里产生协同效应;更为重要的是在口碑专注到店点评的情况下,阿里也需要饿了么到家外卖的服务来抵御腾讯系的新美大至此,外卖市场正式进入两强时代在美团和饿了么的争霸中,阿里和腾讯的阵营发生了彻底的置换,双方都在寻找更合适的战略伙伴,其目的都是争夺整个行业的话语权,零和博弈的困境使得代理人战争愈演愈烈,这个现象在其他领域也正在发生。

(2)败走网约车2012年8月快智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推出“快的打车”,仅仅1个月后,小桔科技在北京推出了“嘀嘀打车”,彼时网约车还是小范围内流行的新鲜事物局势发生质变始于资本的入场,2013年4月两家公司分别获得了阿里和腾讯的支持,代理人战争开始在这两个互联网巨头之间打响了。

战火升级的重要原因是微信支付的粉墨登场,在2013年9月之前,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一直被阿里牢牢雄踞占领;然而自带社交基因的微信支付一出生就有着非常好的用户基础,让在这方面一直是短板的支付宝感到了危机,打车服务用户群体与移动支付用户天然重合,线下支付场景之争一触即发。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的诞生被形容成珍珠港战役,微信支付的用户人数实现爆炸性增长,打了支付宝一个措手不及正是在这个时间节点,滴滴方面在腾讯的支持下开始进行补贴,试图进一步巩固微信支付的用户留存率阿里自然不甘落后,也花费重金砸入快的打车。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5月,这场补贴大战共烧掉近20多亿元,马化腾在香港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两家公司就像打仗,最高一天亏4 000万元,但谁也不敢收手,因为一收手就前功尽弃了截止到2015年2月14日鼎鼎有名的“情人节合并案”发生前,快的和滴滴分别获得了第五轮融资和第四轮融资。

快的方面,分别为2012年12月,获得天使投资人李治国16万美元的天使投资;2013年4月阿里巴巴、经纬创投共1 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4年初,由阿里、新天域等4家机构投资约1.2亿美元的B轮融资;2014年10月,获得由老虎基金领投、阿里跟投,超过2亿美元的C轮融资;2015年1月再次获得由软银集团领投,阿里巴巴集团以及老虎环球基金跟投的6亿美元D轮融资。

而滴滴方面,则是2012年9月,获得金沙江创投投资的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3年4月,获得腾讯1 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2014年1月2日,获得中信和腾讯1亿美元的C轮融资;2014年12月,获得中 *** 司、淡马锡、腾讯7亿美元的D轮融资。

资本的转盘一旦启动就难以停止,垒上去的筹码越多,离心力就会越强,到最后所有的局中人可能都身不由己经过多次的巨额融资之后,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抑或是滴滴和快的的管理层团队,在这场战争中都失去了足够的话语权,逐利的资本推动了这两家公司的合并。

战争最终以滴滴与快的100%换股合并的方式结束,虽然未对外公布合并的具体细节,但是不难发现,腾讯支持的滴滴在新公司中占领了优势的地位美团创始人王兴在接受《财经》杂志访谈时曾表示,自己曾经去拜访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和阿里巴巴CEO张勇,说美团非常希望可以同时得到腾讯和阿里的支持;但他们却说“你完全搞错了,我们认为滴滴合并快的对阿里来说是一个失败的例子,我们不会让这种错误再次发生。

” 根据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9日,阿里持有滴滴约6%股权,阿里共对滴滴出行总投入为6.45亿美元马云和张勇是否真的后悔无从考证,但是阿里在这场网约车之争中肯定算不上赢家,没有掌握最终控股权就拿不到核心数据,在线下支付场景上也无法有效狙击微信支付;阿里充其量只能算财务投资者,但在寡头效应下,即便明知耗时耗力,这也是不得不打的一场战争。

不甘心失败的阿里巴巴在等待一个新的契机2018年3月27日,在腾讯阵营的滴滴和美团开始重燃网约车战火之际,阿里巴巴的全资子公司高德地图宣布推出顺风车业务,成都、武汉两地率先上线,同时开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的车主招募,之后将逐步扩展到全国更多城市。

高德方面称乘客花多少钱,车主就能拿多少钱随着阿里巴巴全面掌控饿了么,是否也会仿照美团推出网约车,从而和高德地图的免费顺风车一块重新改写网约车的市场格局?目前看起来这是大概率事件!(3)开辟共享单车新战场。

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网约车之争刚刚告一段落,另一场代理人之争就在共享单车领域重演2016年国庆前后,“共享单车”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就迅速蹿红成为出行新宠,资本闻风而来,市场瞬间爆发,共享单车领域成为继千团大战、打车大战之后新的资本斗争修罗场。

阿里巴巴自然不会缺席这一场资本盛宴2017年4月,蚂蚁金服作为战略投资方领投了ofo的D+轮融资,具体融资金额和持股比例未对外公布;7月,阿里巴巴领投,弘毅投资、中信产业基金、滴滴出行、DST跟投,完成了ofo总额超7亿美元的E轮融资。

截止到2017年年底,滴滴出行参与了ofo四轮融资,持有约25%的股权,仅次于创始人戴维的36%,是ofo最大的机构股东在今年7月的E轮融资之后,滴滴向ofo派驻了3名高管付强、南山、Leslie liu,分别担任执行总裁、市场负责人、CFO;董事会席位方面,创始人团队的5人均为董事,资本方占据剩下4个董事席位,滴滴拥有其中两个,经纬中国和金沙江创投各一个。

经纬、金沙江及自然人股东王刚等,本质上都属于滴滴系,资本方的股权加起来远超创始人团队,控制权岌岌可危老大和老二合并的例子并不少见,在热潮退去的共享单车战争下半场,ofo和摩拜也遭到了投资人的“逼婚”与ofo的情况不同,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虽然是第一大股东持有36%的股份比例,但在控制权上已经受制于人,天使投资人李斌在A轮引入愉悦资本后,请来了Uber的上海总经理王晓峰作为公司的CEO,二人的股份比例加起来已经有49%。

胡玮炜已经丧失了在合并一事上的发言权,极力反对合并的就只剩下ofo的创始人戴威一行面对ofo的不配合,滴滴以退出作为威胁,收购了在2017年11月破产解散的小蓝单车 ofo亟须找到人来制衡以及接盘滴滴所掌握的股权,能出得起这笔钱的投资方没有几个,阿里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ofo通过债权融资的方式,先后两次以小黄车为抵押物,从阿里巴巴获取了共计17.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ofo可以暂时松下一口气,因为和背靠腾讯的滴滴不同,阿里并不乐意看到ofo和腾讯系的摩拜合并,让网约车之争的历史重演;但ofo或许该考虑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现在的白衣骑士会不会在未来变成敲门的野蛮人,如果不能如约履行债务,阿里可以选择将债权转换为股权,争夺控制权;抑或是将抵押物共享单车并入哈罗单车,以此来对抗腾讯撑腰的摩拜。

除了投资ofo,在共享单车的第一梯队中牵制摩拜以外,阿里还投资了身处第二梯队的哈罗单车和ofo定位一、二线城市及国际化的策略不同,哈罗单车从一开始瞄准的就是三、四线城市市场2017年9月,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安行”)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江苏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低碳科技”)拟向上海云鑫、深创投、上海龄稷等8名新投资者融资8.1亿元。

上海云鑫是蚂蚁金服的全资子公司,此次增资完成后虽未对外公布上海云鑫的持股比例,但是永安行对低碳科技的持股比例由100%下降到38.17%,低碳科技不再纳入其合并报表的范围之中10月26日,低碳科技受让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钧正科技正是哈罗单车的运营公司,此次合并之后,由哈罗单车创始人杨磊出任新公司的CEO。

12月4日,蚂蚁金服领投,威马汽车、成为资本、富士达等跟投了哈罗单车的D1轮融资,投资额总计3.5亿美元永安行就此次增资发布公告称,若上市公司放弃增资权,其持有低碳科技的比例将从38.17%进一步下降至11.93%,蚂蚁金服旗下的上海云鑫所持股权比例将会上升至32.05%,成为低碳科技的第一大股东,拥有哈罗单车和永安行单车的控制权。

阿里在共享单车方面的布局力求避免出现网约车和外卖服务的尴尬情况,因为入局ofo较晚,所以并不如腾讯在摩拜方面有优势;如果摩拜背后的资本方强行想要合并,阿里可以将手中的股权卖出套现离场,着力培养哈罗单车成为新的第二极;如果摩拜和ofo放弃合并,阿里可以进一步谋求ofo更多的控制权,在一、二线城市中牵制腾讯系的摩拜发展,哈罗单车配合主攻三、四线城市,弥补市场空白。

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这些以模式为主的消费互联网项目,行业容量有限且基本不存在技术壁垒,风口过后满目疮痍,往往只剩下个别头部玩家在比拼融资速度所以阿里在O2O领域的布局与其他领域不同,强调的更多是整个行业的控制权而非某个企业,常与另一大互联网巨头腾讯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无论共享单车竞争最后的结果如何,可以预料的是,这样的故事还将不断上演。

6“电商+金融”的价值链延伸 淘宝网能取得成功,支付宝功不可没,这个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出现打消了用户对在线支付安全性的顾虑,使得淘宝成功抵御住eBay网的入侵,赢得了中国市场时过境迁,如今的支付宝已经发展成为集贷款、保险、理财、基础服务为一体的蚂蚁金服,是国内估值最高的超级独角兽。

历经股权转让事件后,支付宝与阿里巴巴在公司结构上并无直接联系,但是根据双方2011年签订的协议,支付宝每年需缴纳49.9%的税前利润作为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给阿里巴巴集团,该比例在2014年业务扩展至蚂蚁金服后调整为37.5%。

2018年2月1日,阿里巴巴宣布根据之前的约定,其子公司将入股并获得蚂蚁金服33%的股权,上述利润分配协议同步终止电商与金融的协同作用毋需多言,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从阿里脱离出来又重新并入的轮回,马云不仅拿回了雅虎在阿里巴巴的控制权,还成功将蚂蚁金服打造成为一个拥有全牌照的金融平台。

(1)股权结构演变 蚂蚁金服的前身是浙江阿里巴巴,成立于2000年,最早的注册资本为50万元人民币,其中马云占股10% ,伟业(杭州)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杭州伟业”)占股90%2005年杭州伟业撤出浙江阿里巴巴,股份转让后马云持股80%,谢世煌持股20%。

2009年至2010年,支付宝股权从阿里巴巴集团被转让至浙江阿里巴巴名下2014年6月,马云和谢世煌签署赠予协议,分别赠予46.2886%和11.5721%的股份给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下称“杭州君瀚”),同时将公司名称修改为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结构变为杭州君澳持股42.1393%、杭州君瀚持股57.8607%。

根据工商资料显示,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下称“杭州君澳”)的LP为阿里集团的高管和杭州君济,这些高管同时也是阿里巴巴的合伙人, GP为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企业(下称“杭州云铂”)杭州君济持有杭州君澳90.8263%的资产份额,杭州君济的LP是阿里集团的高管,GP是杭州云铂。

杭州君瀚成立于2014年1月,注册资本3 000万元,其中马云出资2 000万元,谢世煌出资500万元,杭州云铂出资500万元2016年引入杭州君洁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下称“杭州君洁”),截至2017年年底股权结构为杭州君洁持有资产份额97.1864%,马云持有资产份额1.8758%,谢世煌与杭州云铂各持资产份额0.4689%,其中杭州云铂为其GP。

杭州君洁的LP是蚂蚁金服的高管,如曾松柏为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裁,韩歆毅为负责投融资的副总裁,阳振坤则是阿里从百度挖来擅长云计算的技术人员,GP是杭州云铂总结一下不难发现,蚂蚁金服在利益分配和控制权安排上把握的可谓是非常精准,杭州君澳和杭州君济为阿里巴巴集团高管层的持股平台,而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洁则是蚂蚁金服自己高管层的持股平台。

图11是截至2018年2月蚂蚁金服股权结构示意最终形成了双层有限合伙四层金字塔的股权结构,放大了控制权,而且比之前的合伙人制度更加符合国际资本市场的惯例杭州君瀚持有蚂蚁金服42.2794%的股份,杭州君澳持有蚂蚁金服34.15%的股份。

注:国有资本、保险机构、马云朋友圈仅为示意,股份比例不详。

图11 蚂蚁金服股权结构示意(截至2018年2月)除了两大高管持股平台以外,蚂蚁金服还引入了一些外部股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有资本,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4.6598%的股份,为第三大股东二是保险机构,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保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截止到2017年年底蚂蚁金服手握国泰财险、众安在保险、信美相互险三张保险牌照,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大保险平台,与超过80家的保险公司展开合作,产品类型多达2 000余款引入大型保险机构作为股东,有助于蚂蚁金服与其在互联网保险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三是以云锋基金为代表的马云私人朋友圈云锋基金是马云同好友虞锋共同发起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蚂蚁金服的股东名单中上海麒鸿投资中心、上海祺展投资中心、上海众付股权投资管理中心、上海云锋新呈投资中心、上海经颐投资中心等,均为云锋基金所募集管理的基金,马云的众多好友通过这些基金间接持有了一部分蚂蚁金服的股份。

无论是君澳君济,还是君瀚君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GP是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杭州云铂是马云的个人独资企业这两个高管持股平台合计持有股份76.4294%,也就是意味着马云通过“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掌握着所有高管平台持有股份的控制权,不仅如此,以云锋基金为代表的私募股权基金也可以视作马云的一致行动人。

马云在打造蚂蚁金服的时候,避开了当初创办阿里巴巴在控制权安排上的不成熟之处,将合伙人制度的理念巧妙地融合进了有限合伙和金字塔股权结构的框架之中;未来随着更广阔的布局,蚂蚁金服无疑将成为另一个马云牢牢掌控的超级帝国。

(2)对外投资的控制权安排蚂蚁金服发展至今,已经俨然是一个超级独角兽公司了2017年6月美银美林在6月发表的报告给出了880亿美元的超高估值,除了自营业务支付宝和芝麻信用撑起天价估值外,近些年蚂蚁军团收编的外来援军也功不可没。

蚂蚁金服旗下业务大致可以分为贷款、保险、理财、基础服务四个板块,如图12所示

图12 蚂蚁金服对外股权投资示意 ●贷款业务的布局 蚂蚁金服旗下的贷款业务主要由蚂蚁花呗、蚂蚁借呗和网商银行构成,其中浙江网商银行属于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之一民营银行的获批打破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国有垄断状态,阿里和腾讯作为国内互联网巨头成功入选首批发起人的名单。

按照国家规定,单一发起人的股比不能超过30%,所以无论是阿里的浙江网商银行还是腾讯的前海微众银行都引入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要发起人如图13所示,浙江网商银行的持股比例为,蚂蚁金服30%,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复星工业”)持股25%,万向三农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8%,宁波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16%。

上述几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分别为郭广昌、鲁冠球、沈国军,均与马云有着不浅的渊源复星工业起初是上海华瑞银行的主发起人之一,但是与另外一家发起人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方案理念上有所不同,最后遗憾分手,转投阿里发起的浙江网商银行。

这四个主发起人的持股比例高达89%,已经超过2/3,第一第二大股东联合起来股比达到55%,超过1/2,小股东联合起来也无法抗衡第二、第三、第四任意两个股东联合起来足以制衡第一大股东,但仍未超过半数

图13 浙江网商银行股权结构 对比腾讯发起的前海微众银行,如图14所示,马化腾控制的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持股30%,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百业源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0%,其余七家股东持股比例均在10%以下,前三大股东任意组合均可制衡其他股东。

图14 前海微众银行股权结构民营银行试点与其他行业不同,在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上的把控需要尤为谨慎,既不能“一家独大”,也不能股权过于分散形成经理层“内部控制”的局面浙江网商银行的股权比例设计已经是阿里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做到的最大程度上的控制。

●理财业务的布局蚂蚁金服在理财业务板块主要有四个产品,余额宝和蚂蚁聚宝为自有业务,天弘基金和数米基金则是持有半数以上股份2013年6月,阿里巴巴联合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开创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先河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基金,在与阿里合作之前常年亏损,搭上了蚂蚁快车后从一群杂牌军中脱颖而出,发展势头迅猛。

2013年10月天弘基金的另一大股东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内蒙君正”)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拟以每4.50元认购天弘基金1元注册资本出资额的价格,认购天弘基金2.6亿元的注册资本出资额,出资额高达11.8亿元,认购后将持有天弘基金51%的股份,如图15所示。

图15 天弘基金股权结构单从财务投资的角度上来看,花高价买下这样一家业绩平平的基金并不划算,但是对于当时正在谋求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来说,天弘所持有的公募基金牌照可以使资本市场发挥更大的想象力增资扩股前,天津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天津信托”)持股48%,内蒙君正持股36%。

该次增资扩股天津信托没有参与,比例降至16.7995%;内蒙君正少量参与,比例降至15.5997%2014年5月,证监会批准了此次股东变更申请,但是作为增资方之一的内蒙君正却迟迟不完成相关手续,导致蚂蚁金服控股天弘基金的营业执照手续无法通过。

其中涉及的控制权争夺引来了市场的多方猜测,内蒙君正对自己不完成增资给出的理由有二:一为阿里要求新老股东共享未分配利润,违背了之前的协定;二为天津信托隶属国有企业,正考虑对此次交易是否涉嫌国有资产流失进行重新评估。

该状况一直僵持到2015年2月,蚂蚁金服向天弘基金施压表示有转投德邦基金的意向,双方才各退一步,内蒙君正完成增资,阿里终于正式控股天弘基金除了天弘基金以外,阿里还拥有蚂蚁基金销售有限公司68.83%的控股权,如图16所示。

这家公司原名为杭州数米基金销售有限公司,隶属于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生电子”)旗下2015年4月,恒生电子发布公告称,旗下数米基金销售公司拟实施增资扩股,新增注册资本由蚂蚁金服认购蚂蚁金服共计支出1.99亿元人民币,认购完成后持有数米公司过半数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2014年马云成为恒生电子的实控人,故该交易属于内部关联交易

图16 数米基金股权结构●保险业务布局 阿里在保险业的布局主要以打造平台为主,目前蚂蚁金服已经与国内70余家保险公司展开合作除此之外,阿里还手握众安保险、国泰财险、信美相互保险三张保险牌照,阿里健康险正在等待审批。

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安财险”),是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其股东名单可谓是星光熠熠,其中包含蚂蚁金服、腾讯、中国平安等国内知名企业,于2013年9月29日获中国保监会同意开业批复,众安财险成立之初股权结构如图17所示。

图17 众安财险成立之初股权结构 众安财险创始之初蚂蚁金服、腾讯、中国平安分别持股19.9%、15%、15%,紧接着深圳加德信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4%、深圳市日讯互联网公司持股8.1%,耐人寻味的是这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欧亚非、欧亚平兄弟,也就是说众安财险的大股东并不是明面上的蚂蚁金服,背后另有其人。

同属阿里旗下的淘宝与天猫将“退货运费险”的资源入口开放给了众安财险,2014年,该品类的保费规模达到6.13亿元,占当年总保费规模的77.2%,至今为止仍是众安在线收入最高的业务品种虽然蚂蚁金服在对众安保险的投资上,做足了捧场的姿态。

但是对于阿里来说,保险业这样的关键领域,一定还是要布局一个“自家的”企业2016年蚂蚁金服以51%的比例控股国泰产险,国泰产险为 *** 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泰金控”)的全资子公司,收购完成后, *** 泰金控间接持股国泰产险49%的股份,并作为战略股东与蚂蚁金服达成合作关系。

除此之外,蚂蚁金服还联合天弘基金、国金鼎兴、成都佳辰、汤臣倍健、腾邦国际、新国都、北京远望、创联教育8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其注册资本为10亿元,蚂蚁金服和天弘基金分别出资3亿元和2.05亿元,折算下来蚂蚁金服直接与间接持股比例合计约40%。

●金融基础服务布局 恒生电子是一家金融软件和网络服务供应商,1995年成立于杭州,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全领域的金融IT服务商,恒生电子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遥遥领先,在多个细分领域中卡位优势明显。

2013年年底阿里推出金融云服务,正式进军金融IT服务业,拿下恒生电子无疑能帮助金融云事半功倍不仅如此,上文提到的数米基金(现改名为“蚂蚁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也隶属于恒生电子旗下,在天弘基金树大招风的情形下,布局一个全国排名前列的基金销售机构不失为明智之举。

恒生电子的控股权一直牢牢掌握在以黄大成为首的创始人团队手中,根据工商资料显示恒生电子的控股股东为杭州恒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恒生集团”),持有恒生电子20.62%股权恒生集团是恒生电子为了上市做出来的一层创始人持股结构,与香港的恒生银行虽然同名但并无任何联系,其17名自然人股东正是恒生电子的创始人团队;除了这层持股结构之外,创始人团队还直接持有恒生电子9.26%的股份。

此次交易的收购主体是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浙江融信”),收购时该公司的股权结构为马云和谢世煌分别持有99.1365%与0.8635%股份收购以现金方式受让恒生集团100%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浙江融信间接持有恒生电子20.62%的股份;合计交易总金额约为32.99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股作价25.8元,恒生电子当时的停牌价约为每股20元,有近30%的收购溢价。

创始人团队直接持有的9.26%则没有发生改变,即便浙江融信将这部分股份收入囊中,其持股比例也只有29.88%,没有超过30%的全面要约收购红线马云选择以类似股权激励的模式,将这9.26%恒生电子股份留给了原有管理层;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恒生电子的稳定运营,还大大方便了收购后的业务整合。

2015年浙江融信将全部股份平价转让给蚂蚁金服,经上述变动后,马云仍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恒生电子作为A股上市公司被纳入蚂蚁金服体系,不仅有利于双方更好地协同,也能够完善蚂蚁金服的上下游金融产业链综上,阿里巴巴在蚂蚁金服的控制权上可谓是做到了“收放自如”。

2009年为了在与雅虎的博弈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马云将支付宝分两次转入个人控股的浙江阿里巴巴,并在8年的时间内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全金融产业链的庞大帝国2018年在蚂蚁金服上市之际,马云又通过协议使其回归阿里巴巴名下,同时终止了利润分配协议,有效改善其账面现金流的同时,也厘清了蚂蚁金服的股权结构关系。

蚂蚁金服对外收购的安排中,与主营业务相关的企业都是以控股为目标,属于进攻型投资除此之外,作为下一个BAT级别的巨头,蚂蚁金服还作出了防御型布局,据不完全统计,自成立以来其对外投资超过30起,遍布出行、餐饮、影视等领域。

属于蚂蚁金服的故事才刚刚开始!7“电商+物流”的协同模式完善物流一直被视作连接线上线下的关键渠道,阿里巴巴作为首屈一指的电子商务巨头,在物流方面的布局自然不能落下与京东坚持自建物流不同,阿里巴巴一直试图打造出开放的物流平台,在控制权安排方面双方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阿里巴巴开放部分股权与合作伙伴共享,而京东一开始则是百分百控股旗下物流子公司,即使如今开始融资也强调绝对控制权。

(1)股权结构演变阿里巴巴的物流压力在创始之初就一直存在,但是马云认为物流属于重资产行业,与阿里的发展理念不符,故一直采用第三方配送的方式2008年天猫商城创立之后,在淘宝巨额用户量引流的影响下,天猫很快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没有自己的物流体系,天猫的配送服务一直颇受顾客诟病。

2009年马云开始着手解决物流难题,投资了星晨急便,彼时“四通一达”已经占领了快递业的半壁江山,后来者想要获取市场份额并不容易;再加上星晨急便仓促收购鑫鸿飞,双方整合不顺影响到公司的运营管理,最终于2012年宣告停业。

阿里此次投资失败使整个物流战略布局延缓了3年,也因此给了京东物流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卷土重来的阿里调整了思路,对外公布“大物流计划”,提出以“天网”数据配合“地网”仓库联动,并启动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宝”。

由于阿里的销售体量已经十分可观,想要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建设起配套的物流体系难度很大,所以阿里选择了与电商物流各个环节上的代表企业合作,共同建设起规模化的平台——这便是菜鸟网络科技公司细数菜鸟网络的股东名单,不难发现其中的股份比例十分讲究。

如图18所示,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最大单一股东持有43%的股权,天猫商城是阿里旗下B2C的主力军,之前采用的是第三方物流的配送服务模式,因为合作方良莠不齐颇受诟病,继而影响到客户对天猫商城的评价所以此次菜鸟平台的搭建正是由天猫牵头,旨在改善配送服务质量。

图18 菜鸟网络成立之初股权结构 北京国俊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银泰商业最主要的控股平台持有32%的股权,银泰商业作为中国领先的百货零售集团,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对菜鸟网络大有裨益,其掌门人沈国军是马云的至交好友,2016年底阿里更是成功私有化银泰,将其正式纳入自己麾下。

上海星泓投资有限公司是浙江复星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持有菜鸟网络10%的股权,复星在地产方面实力不俗,可以帮助菜鸟网络购地、建仓库及物业管理富春集团同样持有菜鸟网络10%的股权,旗下富春物流主要负责配送环节中的区域间的干线物流。

顺丰、圆通、中通、申通、韵达各持有菜鸟网络1%的股权,合计5%5家快递公司的任务是负责区域内部的支线物流配送其占股比例不高,却需要将数据上传到菜鸟网络的云端;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技术科技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数据在智能物流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这样的安排为日后顺丰与阿里决裂埋下了伏笔。

该股权结构一直持续到了2016年3月菜鸟物流首次融资,投资方包括新加坡 *** 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公司、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公司、春华资本等多家国内外著名投资机构;首轮融资额超百亿元,估值近500亿元人民币,根据阿里财报披露,此时约持有菜鸟网络47%的股权,但并未对外公布股权结构变动细节。

2017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增持菜鸟网络股份,投入金额为53亿元,增持后股份比例由49%上升至51%;并且增加1个董事会席位,占据7个席位中的4席;如此一来,阿里实现了对菜鸟网络的绝对控股从阿里逐步增强对菜鸟物流的控制权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电商一起成长起来的快递公司如今纷纷上市,他们逐渐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电商平台的风险性,阿里对这些企业的话语权也不如从前;在电商升级新零售的浪潮席卷而来之际,把握住物流这一命脉是十分有必要的。

(2)对外投资布局。 与蚂蚁金服的投资策略不同,菜鸟物流的对外投资聚焦于补齐自身上下游产业链的短板,如第三方配送企业、居家大件物流、仓储运营、智能快递柜等,如图19所示。

图19 菜鸟网络对外投资示意●投资百世集团,布局第三方配送百世汇通的创始人周韶宁曾担任过UT斯达康与谷歌的中国区总裁,2006年底自立门户创立了百世汇通,如表9-2所示,运营仅一周年后就获得了阿里巴巴和富士康的青睐,获得了1 500万美元的投资额。

此后,阿里巴巴的身影屡次出现在投资方名单中,2017年9月上市前百世集团共计完成了7轮融资,其中阿里参与的有4轮,见表2。表2 百世集团融资一览

2017年6月,百世集团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招股书,对外披露了股权结构:阿里巴巴为最大单一股东,持股比例23.4%;第二大股东为创始人周韶宁,持股比例为14.7%;第三、第四大股东为CR Entities及IDG资本,分别持股11.3%与6.2%;菜鸟网络紧随其后,为第五大股东,持股5.6%。

值得一提的是百世集团将股权分成了A、B、C三类,其中A类股东为董事长周韶宁,投票权为1∶30;B类股东为“阿里巴巴+菜鸟网络”,投票权为1∶15;C类股东投票权为1∶1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周韶宁最后的投票权为47.3%,阿里巴巴与菜鸟网络合计拥有投票权为46.66%,其他股东共计持有6.04%。

类别股份的制度安排使得创始人可以凭借较少的资本来获取较大的控股权,在百世汇通的案例中,保证创始人股东获得最大投票权的情况下,阿里也争取到了15倍的投票权,与创始人相差不到1%,未来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投资圆通快递,跻身物流第一梯队。

一直希望控制更多物流企业的阿里,除了投资了百世汇通外,也在谋求与物流第一梯队的顺丰及三通一达(圆通、中通、申通、韵达)展开深入合作2015年5月,阿里巴巴联手上海云锋新创股权投资中心向圆通速递投资了25.2亿元,分别持有12%和8%的股权。

2016年10月,圆通完成借壳上市后,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1.18%;阿里创投、云锋新创的持股比例虽然被稀释,但仍分别持有11.09%和6.43%的股权,位列第二和第三大股东;创始人喻会蛟个人持有4.73%的股权。

菜鸟网络在初创时期再三强调,不会参与到快递业务的具体运营然而此次入股圆通,无疑是打破了与顺丰及三达一通之间的微妙平衡接受投资后的圆通,是否会在信息获取及其他业务方面获得优先权,其他4家公司难免会心存怀疑。

阿里作为菜鸟网络平台规则的制定者,又亲自下场竞争,有既当裁判又做选手之嫌从顺丰和阿里短暂的相互封杀可以看出些许端倪2017年6月1日菜鸟网络发公告称顺丰截断了数据,导致其无法追踪到包裹信息,所以只能要求商家暂停使用顺丰;顺丰方面却宣称是菜鸟在6月1日凌晨暂停了丰巢的数据接口。

双方各执一词,导致用顺丰发货的商品在淘宝上看不到物流信息这样的状况僵持了两天,最终在中国邮政的调解下“握手言和”;在此期间各方势力迅速站队,腾讯京东力挺顺丰,而阿里投资的圆通则站到了菜鸟这边,两大阵营格局初现。

这次冲突看似是因数据之争而起,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以顺丰为代表的独立物流公司对阿里系的一次反抗可以预见,未来类似的事件或许会以其他方式升级;而对于阿里来说,有多少第三方物流肯成为尚未成熟的菜鸟网络的队友,无疑是会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

●成为日日顺物流二股东,布局大件物流 在居家大件物流方面,阿里选择了海尔旗下的日日顺物流2013年年底,阿里巴巴集团投资了日日顺物流18.57亿港元,其中5.4亿港元以现金的方式获得9.9%的股权,剩下的13.16亿港元通过可换股及可转换债券认购;同时以认购新股的方式对其母公司海尔电器投资9.65亿港元,获得2%的股权。

关于可换股及可转换债券,海尔电器给了阿里三条路选择:第一,不行权,海尔电器按照1.5%的利息归还本利;第二,以每股19.33港元价格转换成海尔电器股份;第三,转换成日日顺物流24.1%的股权 阿里选择了第三个方案,2017年1月,对日日顺物流行使转换权,共计间接持有34%股权。

这个选择十分明智,如果转换成海尔电器集团的股份,阿里只能增持到4.59%,属于财务投资者,无法参与旗下日日顺物流的决策;而转换成日日顺物流的股份,阿里则会一跃成为日日顺除了海尔集团以外的第二大股东,可以补齐菜鸟物流在大件配送方面的短板。

根据公告,在阿里对日日顺物流实现债转股的同时,日日顺物流与菜鸟、阿里巴巴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日日顺物流将在大件领域以非独家方式向菜鸟集团提供物流服务,菜鸟集团将向日日顺提供一般物流服务,阿里巴巴服务提供商将向海尔电器提供平台服务及营销推广和软件服务。

●成为心怡科技二股东,卡位仓储运营 心怡科技是天猫超市的仓储管理服务提供商,天猫国际的跨境运营主体,这家第三方电商物流供应链企业成立于2004年,2017年底已经正式接受券商辅导,准备冲刺上市心怡科技此前一共完成了3轮融资:2014年6月完成A轮融资,阿里巴巴投入数千万人民币;B轮融资发生于2016年11月,由云锋基金、菜鸟网络、博睿资本投资亿元及以上人民币;2017年4月完成C轮融资,由汇勤资本领投,易凯资本、博睿资本跟投,但并未对外公布具体融资金额。

截止到2017年年底,公司的创始人邢玮为第一大股东,持股34.26%;第五大股东为杭州怡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6.34%,其实际控制人也是邢玮;所以邢玮直接与间接拥有心怡科技40.6%的股权阿里系在心怡科技合计持股33.81%: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第二大股东,持股21.86%;上海云锋新创股权投资中心位列第四大股东,持股7.2%;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第六大股东,持股4.75%。

阿里系目前与邢玮的持股比例相差不大,未来心怡科技上市时阿里会不会有下一步行动,十分值得期待●投资速递易,对抗丰巢e栈 智能快递柜被业界称为是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案之一,虽然其运营属于重资产模式,前期投入较大,但是在国家政策鼓励与补贴的情况下,这两年仍然取得了较快发展。

成都我来啦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速递易快递柜,是首批进入智能快递柜的企业之一,市场占有率约32%位居榜首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是上市公司成都三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泰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曾帮助三泰控股的股价实现10倍的增长;然而由于网点规模过大,盈利模式不清以及竞争对手增多等问题,三泰控股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亏损。

2017年7月,三泰控股发布公告称将对该子公司进行重组,经过股权转让及增资之后,三泰控股的持股比例下降至34%;中邮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将50%的股权,浙江驿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持有10%的股权,亚东北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复星产业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持有6%的股权。

前有盈利模式难题,后有合并了的丰巢e栈紧紧相逼,重组能否使速递易跨过难关还未可知而作为投资方的阿里选择与“国家队”中邮及“菜鸟盟友”复星一同入场实属意料之中,丰巢的母公司顺丰2017年6月才与阿里公开闹翻,7月阿里入股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只能算是商场中屡见不鲜的牵制手段。

综上,马云近些年来意识到物流仓储对电商的重要性,曾经放话不做快递的阿里如今频频跑马圈地进行投资布局而当初因为自建物流导致长期亏损的京东,若干年后反被称赞眼光独到由于已经错失像京东那样自己布局物流的先机,因此阿里只能和有经营能力的企业合作,一开始就开放股份,共同分享利润,如菜鸟网络的创办;或者投资收购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其二股东,从长谋划。

由此看来,物流作为阿里在电商转型新零售的重要布局,未来还有一段路要走8“电商+”的流量引入阿里巴巴是以电商服务起家,后来又加入了以蚂蚁金服为主的金融发力点,电商和金融业务都有着极强的变现能力,与其他的互联网企业缺乏变现渠道不同。

但是,在阿里的商业生态布局中,数字内容产品一直有所欠缺,如何更高效的引流是长期困扰着阿里的问题因此,投资收购并控股社交平台企业、文娱产业制作企业和电商上游企业,从而拓展客户、制作IP、最终带来流量,成为阿里生态圈战略中不得不考虑的选择。

(1)对社交平台企业的投资布局社交一直是马云的心病,阿里在此方面曾做过各种尝试,先后推出了旺旺、来往、钉钉等多款聊天软件,一直未能取得好的成效眼看着微信“跨界”推出支付功能迅速被用户所接受,支付宝打造的社交圈子却受到了“群嘲”,阿里着实咽不下这口气,除了自有业务以外,也投资了微博、陌陌等社交软件试图借力形成合围之势。

●投资微博,抗衡微信 2010年是微博元年,这个只能发140个字的社交方式迅速在网络蹿红,而后几年发展势头迅猛,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存在将流量变现的难题2013年4月,阿里巴巴旗下的全资子公司Ali WB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以约35.6亿人民币(5.86亿美元)现金收购了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480万股普通股和3 000万股优先股,占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18%,成为仅次于新浪的第二大股东。

并且新浪微博允许阿里巴巴在未来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方式,将其在新浪微博的全稀释摊薄后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480万股普通股中130万股向员工直接购买、350万股由新浪向阿里发行但是在此次交易完成后,新浪要向员工回购350万股“已到手期权”,也就是说,购买普通股的8 000多万美元全部用于员工套现。

那么这批幸运的员工是哪些人呢?根据财报披露,恰好是以CEO曹国伟为首的新浪微博的高管层和董事这一环节被视作招安的成本据媒体报道,阿里有意全资收购新浪微博,未能谈妥的原因是新浪微博坚持要独立上市即便未能遂愿,这笔买卖仍然可以称得上宾主尽欢,阿里的注资大大缓解了新浪微博商业化的压力,而微博也能给阿里电商带来流量引入以及提供大数据来源。

2014年4月,微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根据约定,阿里以15%的折扣总计花费4.49亿美元,将其在新浪微博的全稀释摊薄后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不过由于AB股的结构,新浪仍拥有79.9%的投票权上市之后,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成为新浪微博5位董事之一。

2014年11月,阿里和腾讯的封杀大战一触即发,继微信封杀了快的红包分享之后,阿里也很快作出了回击,新浪微博宣布禁止用户推广微信公众账号,违者将予以封号处理,两军对垒的阵势隐约可见截止到2017年3月底,阿里巴巴共计持有新浪微博31%的股权,15.6%的投票权。

新浪持有的股权由54.5%降至49.8%,拥有74.9%的投票权,仍是微博的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者●不听话的陌陌 2011年3月,网易的前总编唐岩创办陌陌;上线一周年,陌陌用户突破1 000万,日活跃用户220多万,周活跃用户接近500万,每天发送的信息量超过4 000万条。

这份骄人的成绩是当时唯一有潜力与微信一拼的社交软件,很快它就吸引到了阿里的注意阿里巴巴接盘了陌陌A轮投资方手里的股权,并于2012年7月参与陌陌的B轮融资,领投1 500万美元,经纬创投和DST各跟投150万美元。

此轮融资中,陌陌公司让出了20%的股权给B轮投资人,其中阿里约持有16.67%2013年10月,陌陌进行C轮融资,总额达4 500万美元,让出了11.57%的股权阿里在此轮中跟投了1 000万美元,此时总计约持有陌陌22.12%的股权。

2014年5月,陌陌进行D轮融资,总额超2亿美元,这次阿里并未跟投,参与投资的是阿里系的云锋基金,云锋投资了9 000万美元,获取陌陌约5.6%的股份该轮融资后,所有股东签署了一份协议,约定了陌陌的董事会架构,董事会共计9席,其中阿里占2席,云锋占1席;创始人唐岩指定包括自己在内的3名董事,并且约定唐岩在董事会有5票投票权,这样一来,创始人可以拿到13张投票权中的7张,确保其对公司的控制权。

2014年12月,陌陌完成了上市前的IPO融资,定向增发了6 000万美元的新股,阿里巴巴投资了其中的5 000万美元根据其IPO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截止到上市前,创始人唐岩的持股比例从最开始的65%被稀释到26%左右;而阿里巴巴通过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参与了数轮投资,总占股比例为20.7%;阿里系的云锋基金也有参股,持股比例为5.6%;二者合计持有26.3%的股份。

陌陌也采用了AB股的双层股权结构,A类股每股拥有1票投票权,B类股每股拥有10票投票权创始人唐岩持有B类股并获得其他几位联合创始人所拥有股份的投票权委托,总投票权为77.82%其他股东均持有A类股,一共才22.18%的投票权。

所以即使在持股比例上阿里系略多于唐岩,控制权仍牢牢把握在唐岩手中陌陌上市可谓是阿里一路扶持走来,外界纷纷猜测阿里会将陌陌收入囊中2015年6月,陌陌公告宣布收到创始人唐岩以及经纬中国、红杉、华泰瑞联基金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

2016年2月,蔡崇信取代阿里资本CEO张鸿平进入到陌陌董事会,蔡崇信曾主导完成过阿里巴巴在香港的私有化退市,并且还帮阿里回购了雅虎的股权,4月阿里对外宣布正式加入陌陌的私有化财团上述行为被解读为阿里在帮陌陌的私有化开道,有意将其纳入自己的社交生态圈。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陌陌并没有按照阿里规划的那样,在社交道路上继续发展,反而盯上了风口上的直播业务,借助自己在社交领域累积下来的优势,推出了数款以动态视频、直播为内容的新产品,新颖的定位受到市场的好评,财务数据也从2016年起扭亏为盈。

陌陌凭借着视频和直播逐渐转型成为泛娱乐化平台,这和阿里所需要的社交领域布局背道而驰业绩大幅好转也使得陌陌的管理层心思活泛起来,2016年8月,陌陌撤销了私有化的邀约双方在经营理念上产生了严重冲突,阿里向来对财务投资的兴趣不大,所以自2016年下半年起,便开始对处于上升期的陌陌高位减持。

2017年3月,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已从20%抛售到4.29%,低于5%的持股比例将不再对外公开披露;11月,阿里巴巴的蔡崇信和云锋基金的虞锋宣布离开陌陌的董事会,标志着合作双方彻底分道扬镳(2)文化娱乐企业。

文娱产业是流量引入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国内IP隐隐有爆发的趋势,阿里巴巴对于该板块的布局也十分重视●收购文化中国,掌控阿里影业2014年6月,阿里巴巴完成对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的收购,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斥资62.44亿港元投资获得59.32%股权,成为文化中国第一大股东。

与阿里之前的收购手法一样,此次投资全部以现金的方式进行,保证之前股东权益最大化文化中国向阿里配发及发行的新股比例达到增发前的150%,使得阿里在入股后持股比例接近60%不仅如此,阿里巴巴还与文化中国持股最高的两名个人股东达成一致行动人协议,最终拥有70.8%的投票权。

完成收购后,文化中国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始进行阿里在影视方面的布局有时候持股比例不是越高越好,对于母公司来说,只要能把握住控制权便已足够对于短期很难盈利的影业布局,阿里巴巴自有妙计2015年阿里影业进行了一次配股计划,以每股2.9港币的价格配售41.99亿股,共集资121.78亿港币,从中回流了一部分收购资金。

并且在此次配股完成后,阿里集团的持股比例从60%下降到49.49%,不足50%的持股比例可以使注定亏损的阿里影业不用并入美股上市的阿里集团财报这样一来,既不影响集团的整体利润与估值,又可以大胆烧钱快速攻占市场。

阿里影业自2015年以来对外投资不断,先后以8.3亿元人民币收购粤科软件、5.2亿美元收购淘宝电影和娱乐宝,并投资8 600万美元参与博纳影业私有化,投资10亿元人民币认购大地影院可转债,46.8亿元入股万达电影称为第二大股东。

●通过私有化,彻底掌控优酷土豆合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视频网站优酷和土豆通过100%换股的方式合并而来如今这家国内顶尖的视频网站已被阿里巴巴招入麾下,成为阿里影视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阿里收购合一集团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2014年4月,阿里巴巴连同云锋基金共同出资,以12.2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A类普通股7.21亿股,共计收购18.5%的股权,其中阿里巴巴持有16.5%的股权,成为优酷土豆的第二大股东。

第二步,2015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以每ADS(美国存托凭证)26.60美元的价格,私有化收购优酷土豆市面上所有的流通股份;2016年4月,优酷土豆正式从美国退市,成为阿里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排除阿里巴巴已持有的优酷土豆股份,该交易为优酷土豆剩余股份估值47.7亿美元。

由于优酷土豆账上仍有11亿美元现金,因此相当于阿里巴巴以36.7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剩余股份这种二股东策略在阿里布局新零售产业上也十分常见●成为华数传媒的二股东华数传媒是一家从事数字电视网络与新传媒发展运营的企业,是华数系主力上市平台之一。

2014年4月,华数传媒发布定增方案,向杭州云溪投资合伙企业非公开发行28 667.10万股,募资总额65.36亿元此次定增完成后,云溪投资将拥有华数传媒20%的股份云溪投资有三位合伙人,其中普通合伙人史玉柱与杭州云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股0.9943%、0.0002%;有限合伙人谢世煌持股99.0055%。

云煌投资的实际控制人为马云,持股比例高达99%,另外一位股东为谢世煌,持股1%在此次入股华数传媒的安排中,普通合伙人投资资金均为自有资金,有限合伙人谢世煌的资金则来自浙江天猫科技有限公司向其提供的借款贷款协议约定本金不超过65.37亿元,贷款期限为自提款之日起10年,贷款复合年利率8%。

这样一来自有资金可以忽略不计,所有收购资金几乎全部来自浙江天猫,杠杆之高十分罕见2015年5月,云溪投资将手中持有的20%华数传媒股权悉数质押给了工银瑞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使一部分投资资金回流这起融资的收购款悉数来自浙江天猫,控制权却掌握在史玉柱与马云手中,是在投融资中十分经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设计。

●参股华谊兄弟和互联网相关的企业融资时,一直流传这么一句话:“要么选阿里,要么选腾讯,要么死”这种选择除了说明阿里与腾讯在目前在业界的影响力以外,还点出了巨头之间不可避免的竞争与摩擦很多企业面临着在阿里与腾讯之间站队的问题,要把握平衡可不是件容易事,华谊兄弟是为数不多在这方面做得不错的企业。

2014年11月,华谊兄弟公布定向增发方案,向阿里创业投资、腾讯、平安资管、中信建投证券发行股份,募集资金36亿元马云及腾讯较早前均持有华谊兄弟逾4%的股份,增发完成后,马云和阿里创投合计持股8.08%,腾讯持股8.08%,成为仅次于董事长王中军、总裁王中磊兄弟的并列第二大股东。

并且华谊与阿里、腾讯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电影、游戏方面展开合作(3)上游流量引入除去社交和文娱这两类直接引入流量的产业外,上游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间接带来流量,其中浏览器推送和地图排名就是典型的代表,后者对于电商转型新零售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资收购UCUC优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领先的移动互联网软件技术及应用服务提供商,2014年并入阿里巴巴,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阿里巴巴可谓是陪伴了UC的大半个发展历程,UC数次融资中都能看见阿里的身影。

2009年6月,阿里、晨兴创设、联创策源3家机构对UC进行约1 200万美元战略投资2013年3月,阿里斥资31.3亿人民币对UC进行战略投资,马云加入UC董事会12月,阿里追加11亿元进一步增持,累计获得UC浏览器66%的股权。

2014年6月,阿里全资收购UC此次收购交易是通过“换股+部分现金”的方式进行,当时并没有对公众透露具体的交易金额,也未公开换股的数量俞永福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由于市场对阿里巴巴的股票估值不一,所以无法准确计算交易金额。

谜底直至阿里上市时才揭开,当年的收购价高达43.5亿美元,大大刷新了1年前百度收购91助手时创下的19亿美元记录出身联想投资机构的UC掌门人俞永福十分清楚控制权的重要性,他曾屡次在公开场合将UC比作非卖品,缘何最终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了呢?

令人满意的收购价格是首当其冲的原因,43.5亿美元可以称得上是当年中国互联网史上的最大并购案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马云承诺UC将成为阿里旗下的三大事业群之一,原有的业务架构和管理团队不变,并且给了俞永福阿里巴巴合伙人的身份。

这样一来,无论是对于UC这家公司还是俞永福个人,都会有更多的资源助其登上新台阶相比起以往的现金收购,阿里此次给出的股权置换方案可谓是诚意十足了●私有化高德地图 高德地图成立于2002年,2010年在美股纳斯达克上市。

其优质的电子地图数据库对于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3年5月,阿里斥资2.94亿美元收购了高德软件有限公司28%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4年4月,阿里以10.45亿美元现金收购高德软件余下72%的股份。

7月,阿里宣布完成高德软件私有化的进程,正式从纳斯达克退市阿里在第一次投资时已经成为了高德地图的最大股东,为什么一定要全资收购呢?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地图业务对于阿里来说不仅是导航功能这么简单,更是为了能形成O2O的生态链闭环,其战略意义之重要,必须私有化控股才万无一失;二是由于和百度地图的业务竞争,高德财报已经出现亏损,私有化可以避免对公众披露的压力,未来业绩好转后,还有重新估值分拆上市的可能。

综上,阿里巴巴投资和收购上述流量引入企业时追求的是绝对的控制权除了已经和不听话的陌陌分道扬镳外,只有微博的创始人团队还掌握控制权,其他公司的控制权都已经被阿里巴巴牢牢掌握例如,布局影视业全产业链的阿里影业虽然还保持上市公司的身份,但其控制权被阿里牢牢掌握;而优酷土豆、UC浏览器、高德地图则直接私有化退市,并入阿里集团内部进行深度整合。

9102年的阿里帝国翻看阿里巴巴的集团简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其醒目的企业愿景:“我们旨在构建未来的商务生态系统我们的愿景是让客户相会、工作和生活在阿里巴巴,并持续发展最少102年” 许多企业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家百年老店,为什么阿里巴巴制订的目标是102年呢?马云是这么解释的:“中国所有的企业都说是百年企业,这等于瞎说,不严肃。

阿里巴巴是1999年诞生,上世纪活了一年,这个世纪一百年,下世纪活一年,我认为,我们把基础架构好,我们就能做到102年” 马云在这段话中强调了基础架构对企业寿命的影响,所谓的“基础架构”是指什么?其实就是一个企业的商业生态布局和控制权安排,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在前期控制权安排和争夺上并不容易,经历了和高盛、软银、雅虎的合作,每一个都是资本市场上不容小觑的巨鳄支付宝股权转让事件一度让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声誉跌到低谷,虎口夺食让马云意识到控制权的重要性。

一路走来,阿里巴巴在制度上的安排也逐步走上成熟化规范化的道路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建立是将公司章程应用到极致,巧妙地实现了企业创始人控制权保护条款的设计首先通过合伙人控制阿里巴巴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再将合伙人的权力集中于合伙人委员会,最终将控制权集中于马云手里。

合伙人制度近些年来一直受到外界热议,然而该制度能成功推行,是由于阿里巴巴独特的融资历史和行业地位,并不具有普适性蚂蚁金服的控制权安排就体现着阿里巴巴在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强势,采用的是双层有限合伙的四层金字塔股权架构,君澳和君瀚两大高管持股平台拥有其大部分股份。

君澳和君瀚的主要出资人是君济和君洁两个高管持股平台,这四家合伙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都是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而该公司唯一的股东正是马云,这也就意味着马云牢牢掌握着蚂蚁金服的实际控制权,实现了以小博大的控制权安排。

这种股权结构设计是资本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操作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在对外收购上阿里多采用分阶段的组合式投资收购模式,先成为被投企业的第二大股东,相互磨合一段时间后,再选择全资收购或是撤资抛售这种二股东策略在资本江湖上声名鹊起源于中植系的成功,阿里虽然与其操作手法类似,目的却不尽相同。

如果说中植系是通过二股东的位置提升公司治理、倒逼被投资方重组,最后转让股权从中攫取利益的话阿里则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产业整合,最终谋求的是大股东的位置在企业的融资并购中,“买买买”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在于如何成功地消化这些并购的对象;二股东策略就成功地降低了排异反应,对于阿里来说是一种稳扎稳打的投资收购模式。

在进行板块扩张时,阿里常常找来该领域中的佼佼者,一起合作打造辐射整个产业的开放性平台如物流板块的菜鸟网络,就联合了供应链、仓储地产、干线物流、第三方配送等多家实力企业,试图向客户提供专业、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服务。

在掌握控股权的情况下,阿里也愿意分享一部分股份给合作伙伴,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局面除了自主设立新公司外,阿里系也采用了买壳的方法,如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改名为阿里影业,收购老牌证券公司瑞东集团改名为云锋金融。

阿里将资产注入这些壳资源后,不仅利用这些上市平台进行投资布局,更通过整合提升了整个集团的估值阿里巴巴作为国内乃至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实体,在资金调动方面的能力自然不容小觑蚂蚁金服和云锋资本相互呼应,成为阿里集团在投资上的左膀右臂。

阿里不仅财大气粗,还有着令人惊叹的“财技”:收购华数传媒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资金全数出自天猫,而控制权则掌握在马云和史玉柱手中,并且在收购完成之后,立即将华数的股权抵押出去获得资金回流强大的实力加上成熟的运作给阿里的收购提供了囊括寰宇的底气。

阿里巴巴在2014年美国上市之后,企业创始人在内部的控制权争夺战中基本取得了胜利在对外投资的控制权安排上,阿里俨然已经具备了成熟投资公司的所有特质,收购手法老练而娴熟,但是与一般投资公司不同的是,阿里聚焦的不仅仅是财务回报抑或是单个公司的投资收购,更多时候是在争取整个行业层面的话语权。

这也是为什么阿里作为一家电商公司,腾讯作为一家游戏公司,二者却在许多领域里产生了摩擦和冲突:从外卖、打车、共享出行到零售、生鲜、泛娱乐产业,无一不是在争夺线下流量的入口2014年的网约车补贴大战日耗千金,最终谁也没获胜,反倒是培养出了新巨头滴滴。

同样的故事重复上演,双方陷入了零和博弈的囚徒困境之中,同时也为互联网新巨头的产生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而随着这些缝隙中野蛮生长起来的新贵的加入,江湖格局将会产生更多不确定的因素102年的阿里帝国究竟是言之凿凿还是痴人说梦,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我们答案。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这是中国的互联网时代!——————本文摘自《公司控制权安排与争夺的方法手册》如何防范门口的野蛮人已成为资本市场中企业的必修课程,《公司控制权安排与争夺的方法手册》聚焦股权结构设计、公司章程、股东协议和投资条款清单四个战场,结合万科、联想、复星、泛海、巨人、京东、阿里的经典案例,运用公司治理和资本运作手段,帮助管理层优化股权结构和防止恶意并购,稳定公司的控制权。

这对于当前中国的企业家更好地拥抱资本市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戳这里打包带走《公司控制权安排与争夺的方法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