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重现? 黑天鹅事件+美联储“一鹰到底”或重演“美联储看跌期权”具体是什么?

阿菜 财经新闻 2023-03-16 12:02:38

美联储和股市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紧张,双方都喜欢相信自己才是主宰者美联储在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总是倾向于放松货币政策,以维护市场稳定,这相当于为投资者提供了安全垫,被市场称为美联储看跌期权尽管市场默认“美联储看跌期权”的存在,但美联储本身却一直在否认这种关系。

因此,“美联储看跌期权”这种说法也成为一大谜团“美联储看跌期权”到底存不存在成为谜团美联储看跌期权始于时代格林斯潘在1987年至2006年期间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每当出现危机且股市下跌超过大约20%时,美联储多数情况下会降低联邦基金利率。

这实际上增加了货币流动性并推动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上升,进而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长期如此,投资者便认为美联储有意保护资产价格,就像是提供了一种可以避免更大损失的“看跌期权”从1998年开始,美联储似乎完全根据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水平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

下面这张图表的版本在过去十年中的交易室里很普遍,说明此时“Greenspan put”已经入场了:

这可能是巧合,或者股市下跌是因为经济正在减弱,但从图上看起来好像美联储是为了应对股市下跌而降息,并且只有在股市复苏安全后才恢复加息该政策可追溯到1998年为了拯救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LTCM)当时的信贷市场冻结,美联储选择降息,包括在预定的货币政策会议之间降息。

这些利率削减引发了互联网泡沫的最后一个狂躁阶段而一旦泡沫破灭,格林斯潘选择更大幅降息,因担心股市下跌将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加剧了这一进程格林斯潘的操作,也延续到他的后任伯南克和耶伦伯南克在。

2006年至2014年担任主席期权,将基准利率降至近零水平,并通过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3万亿美元资金,庞大的流动性推动美国股市超越2007年高点,创下历史新高。

另外,在2015年8月与2016年1月,美股市场都出现了超过10%的调整,而2016年中市场有经历了英国脱欧事件的冲击,使得美联储加息的进程不断推迟:首次加息的时间点被推迟至2015年末,而2016年也仅加息1次,远远低于市场加息4次的预期。

可以说,美联储看跌期权依然存在从历史角度来看,过去20年,在好几次重要关头,美联储通过降息或其他方式,向陷入困境的金融市场伸出援手美联储不仅在股市大跌时出手:纽约联储银行的研究显示,如果排除利率决议公布前后的三天窗口期,自1994年以来股市回报基本持平。

最简单,但也可能是最合理的解释是,投资者相信“美联储看跌期权(Fed Put)”也就是说,美联储早已做好准备,在市场剧烈下跌时出手救市,本质上是给投资者提供了金融市场上所谓的“看跌期权”,即以低于某个价格的水平卖出证券的权利,而不是义务。

鲍威尔时代,美联储看跌期权还在吗?在鲍威尔时代来临后,美联储看跌期权是否依然存在仍然引起了市场的普遍关注在上周的国会听证会上,鲍威尔在回答议员提问时表示,尽管近期美国权益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是整体金融条件仍然相对宽松,市场的波动不会影响到加息进程。

这种表态也被市场解读为鹰派,认为美国今年加息4次的可能性提高对此,中信建投分析指出,鲍威尔的表态与金融危机后,美国私人部门杠杆率下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增强有关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增强,提升了其承受资产价格波动的能力,类似于今年2月上旬10%左右的市场调整,对于美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相对有限,这也是鲍威尔对于市场相对淡定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样的表态并不意味着“美联储看跌期权”彻底失效,如果市场调整带来了系统性风险,可能仍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其实,在会议结束后,市场对于12月加息的预期略有抬升,保持在了75%以上在这一逻辑下,金融市场出现了股债双杀的局面。

标普与纳斯达克指数出现了回调,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再次升至3.24%附近,接近了今年10月创下的高点,美元指数升至96.6附近我们认为,尽管这次会议并未提及金融市场,但维持其稳定依然是美联储的重要职能之一。

在目前美国经济出现了见顶回落的迹象下,当股市出现了超过20%的下跌后,可能就会触发美联储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因此,我们认为美联储看跌期权并未消失,只是时候未到现在鲍威尔的挑战来了,市场将会屏息期待他的声音,让时间来见证吧。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货币基金投资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

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