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业动荡波及新兴市场债券分析师:风险偏好崩溃或引发违约潮的信息

阿菜 热文速递 2023-03-21 22:45:10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你们小编今天分享银行业动荡波及新兴市场债券分析师:风险偏好崩溃或引发违约潮,关于 相关知识,还有许多小伙伴还不清楚,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知识

一、信用风险概述及应对措施

信用风险也就是常说的违约风险,是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合同中的义务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即相关主体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信用风险呈现离散化特点,发生概率较低,但是一旦发生,形成的损失和影响较大且具有连锁效应,实际违约率在很多年份低于平均违约率,但是在违约密集爆发阶段会显著超过市场的平均违约率。近期的此类黑天鹅违约事件发生频次呈现上升态势。此类事件一旦发生,无论是实质性违约还是仅仅是潜在违约事件,往往对市场有放大效应。在此影响下,信用风险的承受者本身的资信状况会受到其他评级机构的负面评级展望或下调,贷款银行也会更加谨慎,不能保证违约主体的资金流动性支持,加重其信用风险的破坏作用。

近几年,中国债券市场快速扩张,清理整顿也是不断的深入,信用风险逐渐暴露,债券市场的信用质量有所下降。从市场上观察,发债主体的评级下调频发,会促使债券市场的信用结构进一步调整。如何进行债券布局,如何甄选风险收益比合适的债券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于资产摆布要有恰当的布局,合理分配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的比例,既能保证安全性,又能保证流动性和收益要求。

信用可控是保证债券交易能够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投资品种的选择上,债券投资品种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等。国债的发债主体是财政部,不存在兑付风险。金融债券分为两种,一种是政策性银行债券,发行主体是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被称为“银边债券”,也不存在兑付风险;另外一种金融债券的发行主体是其他金融机构,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长沙市商业银行,日照市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这类发债主体虽然是独立法人,但他们的发债规模有限制。这些金融机构本身都有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所以这类金融债券的兑付风险也很低。在企业债券投资的选择上,在投资企业债券前,首先对该债券的发行主体和信用评级等指标进行分析,符合投资要求时,根据不同的授权范围,经相应领导审批后,进行投资。对于已经投资的企业债券,交易员除每天盯市、对该债券的市场表现进行监控外,还不定期的与同业成员互相交流,参考评级公司对该债券的分析及评级变动情况。

在企业债占比上保持合理的比例,过高的企业债占比会加大信用违约发生的概率。

2、在企业债的甄别上,我们往往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采取打分表的方式,分别给予定性部分和定量部分分值。至于如何分配分值,这个要结合整体的宏观环境、发行主体行业情况以及投资人本身的经验摸索。

在具体实施上,一般需要进行客户资料的搜集工作,包括财务报表、公司治理表现、业界表现、声誉,上市公司可能还涉及其股价表现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和比较,进行打分或者形成内部信用评级。

一般的定量分析指标包括盈利能力、现金获取能力、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等。盈利能力会关注ROA、ROE、EBITDA、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等。现金获取能力会关注经营活动或者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资本结构会关注资产负债率、债务权益率和总债务资本比等。偿债能力会考察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到期债务偿付比率等。以上数据的获取以及计算要依靠真实完整的报表,因此在进行分析时,需要观察报表是否真实,信息披露是否及时,财务附注是否清晰明了,报表间的各项关联是否合理。在得出一系列数据和比率后要善于理解和应用,能够理解其内部关联关系以及经济含义,并能够和行业龙头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合理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从实际经验来看,信用分析的结论并不能完全依靠这些财务数据和比率来进行判定,一个有经验的信用分析师的水平对于评判结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至于定性分析,需要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和分析,他们的判断是否客观公正,是否建立在有丰富的经验基础之上,决定了定性分析结果的质量。从历史的评级分析上看,定性分析如果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它所造成的后果比定量分析计算错误或者设置不完善所造成的后果更加致命。

违约事件发生概率上升,是和经济周期有密切联系的,违约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具有聚集性的特点。违约事件一旦发生,给投资者会造成巨大损失,一旦踩雷,其危害性远远大于市场风险。

从行业层面上,如果一个行业的整体景气度不高,出现产能过剩等趋势性恶化,在投资时要做到整体规避,即使行业内的龙头也要持谨慎的态度。

在定性分析上,也要关注 *** 的支持力度,比如税收方面的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 补贴力度以及企业对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等。关注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做好对于存量贷款的结构和利率、授信额度以及使用情况等。关注发行主体的股权结构是否复杂,控股股东的'背景以及关联企业的财务状况等。

二、流动性风险概述及应对措施

作为银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至关重要。流动性风险主要产生于无法应对因负债下降或资产增加而导致的流动性困难。当一家银行缺乏流动性时,它就不能依靠负债增长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变现资产来获得充裕的资金,因而会影响其盈利能力,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能导致银行倒闭。

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的盈利空间逐渐缩窄,在债券投资部门,利用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资产的现象非常普遍。目前,债券投资部门的负债业务的主要来源有同业拆借、同业存款、正回购以及行内拨付资金等,其中具有短期性质的负债占了较大比重;在资产方,主要运用于债券投资和短期资金的拆出。由于这种错配会形成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在具体风险控制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安排好资产负债的匹配,避免过于集中的短期负债支撑长期资产。

2、控制好资产的杠杆比率,依据宏观环境以及市场变化动态调整放大倍数。做好资金市场研究,加大预判能力。

3、在资产摆布中,合理安排持有债券结构。一方面是做好各个期限段的安排,另一方面是保证充分的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的占比。

4、配合全行建立流动性机制,全行流动性管理系统化、标准化。加强流动性管理部门的整体资源的协调能力,做好资产和负债的统筹安排,在具体安排上要有预见性。

三、市场风险概述及应对措施

债券市场的市场风险主要指利率风险。利率变化使收益与成本发生背离,使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从而使投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更具体一些就是,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可能导致债券价格下跌的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波动加大,大类资产配置轮动更加频繁,各类资产之间的联动性不断加强,并且银行间市场成员也呈现出多样化,交易目的也更加丰富。基于以上种种因素,债券市场波动也较为频繁,做好市场预判显得至关重要。在市场风险控制上,在实践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关注通胀形势

对于经济基本面来说,需要关注经济增长和通胀两个因素。经济基本面更多的是对长期利率的引导。在经济增长方面需要关注三驾马车以及工业增加值,另外还有一些诸如电量、水泥和汽车等行业经济增长指标。通胀方面需要关注CPI和PPI,CPI是更为重要的。

2、做好资金面的预判

资金面的变化更多的影响是短期利率波动。资金面需要关注资金供应和债券发行的供应。资金供应最为基本的就是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的加权平均水平。

3、关注政策面的动态

政策面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政策面如同一个通道一样,对资金面具有直接影响,比如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的期限和利率等,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4、关注各方投资人的投资动态

在银行间市场各类投资人的投资目的和运营模式存在着差异,各方的动态都会影响到市场的走势。比如保险公司,需要考虑不同保险资金的负债特征,资产负债匹配是保险资金投资运作的核心,各类保险由于资金特点不同,投资偏好也不同。比如基金,由于基金公司可以投资的范围比较大,联通股市,因此在股市有较大机会的时候,他们会快速对债券进行平仓,势头较猛。另外基金会面临赎回压力,因此对于债券配置会保留一部分流动性较好的资产,比如利率债和短期到期的信用债。对于债券型基金会在保证流动性的基础上偏好长期债券。对于银行,由于风险偏好的规定,相对会投资一些流动性较好的产品以及信用评级相对较高的投资品。

5、在管理上加强各项风险指标设置

做好各类市场风险限额的管理,加强风险团队的建设。在限额上要多样化,包括敏感性限额、风险价值限额和利率敏感性限额等。做交易盘操作上做好止损操作,并保证严格执行。

四、操作风险概述及应对措施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按成因分类可以划分为员工因素、内部程序因素、信息科技系统因素和外部事件因素四类。其中,员工风险源于主观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为本行员工不遵守职业道德,进行违法、违规或违章操作导致损失的风险;客观因素为因人员数量配备不足或员工的自身 能力与岗位对人员素质要求不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从主观因素出发考虑,更多的是一种道德风险。另外,内部程序因素导致的风险是因业务流程、制度管理存在不当或偏差且没有及时进行完善,导致操作或执行困难,造成管理漏洞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因此可以看出业务发展制度先行的必要性,好的制度能够促进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一般会采取以下措施防范风险:

对于交易人员实行前中后台分离制度,前台按照业务需求设置各岗位的AB岗;交易人员应熟知岗位职责和各项业务流程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能进行前台交易;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了解市场最新动向;对于新业务的开展,必须经过权威机构的新业务培训;采取强制休假和定期轮岗制度来及时发现管理漏洞;严格做好每名交易员的密码管理工作;交易员离开终端时,应关闭系统或锁定屏幕;交易室交易业务通过专用交易系统、传真机进行,交易机专机专用,与外网及设备完全隔离,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移作它用;交易室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严防火灾、资料失窃事件,非工作人员在无工作人员陪同下不得进入交易室,任何人员不得在交易室会晤私人客人;交易员应同科技人员定期对网络系统使用的线路,各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发现问题应马上汇报,及时协调处理。

风险管理在债券投资过程中是极为核心的部分,风控意识应体现在债券投资的每个环节。对于不同的风险,都应该设立专门的应对措施。只有具备深刻的风险意识、采取严格的控制流程,坚持稳健投资的原则,才会在在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寻求最佳平衡,才能成为债券投资领域的常青树。

信用债“危机”:如何影响基金投资?如何规避风险?最全解读来了

近期,华晨集团、永煤控股等几大主体陆续发生债券违约,债券市场产生剧烈波动。周末, *** 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重磅发声,研究规范债券市场发展、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使得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债券违约频发

信用风险定价将更趋市场化

多位投研人士分析,受今年宏观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影响,部分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削弱,尤其是部分高评级国企的违约,短期对市场情绪产生了冲击。但长期将有利于信用风险定价的市场化,那些信用研究能力和定价能力突出的机构有望受益。

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

企业偿债能力削弱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今年以来新增违约债券117只,违约金额1348.56亿元。继2018年以来,今年已是连续第三年违约金额超过1200亿元,信用债违约常态化趋势日益凸显。

银华招利拟任基金经理邹维娜表示,在经济长周期下行趋势中,实体企业抗风险能力本就偏弱,而本次新冠疫情冲击面广,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一步弱化;此外,当前监管环境依然偏严,资管新规过渡期逐渐临近尾声,信用利差长期扩大化的趋势尚未结束。

华富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尹培俊也表示,由于今年相较去年同期违约率并未显著抬升,本次信用风险潮被引发,主因是违约主体变化,部分高评级企业,尤其是国企接连发生违约或债券价格大幅下跌,违约领域向上游资源行业、基础设施行业延伸,分布更趋多元化,加剧了市场对风险深化的担忧。

尹培俊认为,本次信用违约潮在年末爆发,一定程度上也是疫情背景下的宽松政策正在逐步退出,货币政策自4月末以来持续边际收紧的结果。从近期接连出问题的企业来看,都具有债务负担重、盈利能力弱、债券到期压力大等特征,其自身信用瑕疵较为明显。

部分投资人士还特别指出,部分违约主体由于具备地方 *** 隐形担保,信用扩张较大,也为当前的信用债违约埋下隐患。

泓德基金副总经理温永鹏表示,近期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繁,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因为相关主体由于具有地方 *** 隐形担保,前期信用扩张程度较大,但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又比较弱,长期债务水平居高不下,当国企信仰、 *** 信仰被打破,市场信心下滑,企业进一步融资受阻,便出现了违约事件。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表示,本轮违约的AAA国企多为在上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经营红利中没有及时降低杠杆,因此呈现出 历史 包袱重,债务压力大,对债券市场依赖程度高等特征,所以其更容易在市场融资环境脆弱时受到冲击。

不过,在鹏扬基金信用策略总监林锦看来,当前我国信用债市场存量大约30万亿,已是全球第三大信用债市场,这么大的市场出现信用债违约个案属于正常状况。违约主要原因首先是企业自身资质弱;其次,部分企业债务结构中债券规模太大,公开市场再融资不顺利导致资金缺口;最后,目前信用债市场对发行人约束不足,违约成本低,违约了之后企业可能发现生产、经营压力反而减小了。

信用风险定价或更市场化

信用研究、定价能力突出机构将受益

多位投研人士认为,信用债违约短期内将对市场形成负反馈,但中长期将推动信用债市场打破国企信仰,真正走向市场化定价。那些信用研究、定价能力突出的机构将长期受益。

邹维娜表示,短期看,信用风险事件对市场构成了一定扰动,比如信用风险事件引发的市场担忧情绪影响范围较大,信用债一级市场融资难度增加,部分资管产品可能遇到赎回,加剧流动性摩擦等。但从中长期来看,未来的信用风险定价有望更为市场化,投资者对于信用风险的重视程度必然会显著提升,公募等专业化机构在信用研究与定价能力方面的优势将得到更明显体现。

温永鹏也认为,近期债券违约事件后,投资者需要提升对信用风险与信仰破灭的重视程度,用市场化的思维方式看待信用债市场,强化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投资研究。

“债市违约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正常现象,而有出清、有违约的市场才是一个成熟的、 健康 运转的、能对风险充分定价的市场。”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马龙说。

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总部相关人士也分析,由于信用债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爆发信用事件时投资行为具有高度趋同性,债券集中挤兑易导致企业的短期流动性极度紧张,从而发生兑付困难问题。

尹培俊表示,违约潮的出现会引起部分踩雷的资管产品净值大幅下跌,引发赎回潮造成信用债集体被抛售,短期看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负向循环。但长期看,因为本轮违约规模尚且可控,在投资人情绪趋于缓和后,市场还是会逐步消化冲击,回归稳定。

除了市场化定价外,更多的投研人士还认为,违约的常态化还将带来信用债市场的分化。

光大保德信固定收益部研究副总监、基金经理曾小丽、创金合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助理闫一帆等认为,未来信用债市场和收益率将呈现更加分化的局面,具备财务杠杆高、借短投长、投融资激进、现金流持续紧张等特点的企业债券价格可能出现下跌,信用债投资或进一步向更加安全的品种倾斜。

博时基金上述固定收益总部人士、招商基金马龙也认为,本次信用风险事件的发生,弱化了“国企信仰”对投资主体的加持,长期来看信用分化成为必然趋势。比如违约事件未彻底解决前,违约区域的其他主体债券再融资和存量债券的估值面临较大冲击;而经济财政实力较强,信用记录较好的省份,信用资质好、经营稳健的主体会更受市场青睐。

林锦也分析,短期会导致同一区域、相近行业、相似企业受到冲击;但长期来看,投资者可能会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企业本身,而对股东、企业规模等因素淡化。另外,目前中国信用债市场基础设施仍有待完善,债券持有人保护机制也在 探索 建立。“近期的违约事件或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深化,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债市违约“常态化”或成趋势

布局重利率债品种、“固收+”

近期债券市场一片风声鹤唳,华晨、永煤违约等事件影响下,债券市场波动极大,同时让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普遍选择观望。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未来债券市场违约或进入常态化,信用债有违约现象才是市场 健康 发展的前提,要更理性看到这一问题,信用资质良好的企业主体信用债仍有较好投资价值,而尾部主体违约风险出清将常态化。这也直接影响到基金公司后续固收类布局,部分公司计划将主推方向改为利率债产品、“固收+”、高收益债专户等产品上,也有公司直言会将更多元化布局债券产品。

尾部主体违约风险出清将进入常态化

债券市场频频暴雷引起市场担忧。“当前信用债违约事件主要发生在‘弱国企’层面,但超预期因素导致部分机构出现恐慌情绪,弱资质债券被抛售,债券市场的资金挤兑现象突出,短期弱资质瑕疵主体的风险仍会继续暴露,债务负担沉重的僵尸国企或再融资压力较大的激进民企仍可能会出现违约,加快尾部信用风险出清。”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总部相关人士谈及目前市场表示。

上市人士表示,长期看,随着信用债市场的机制逐步健全,债券的定价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国企信仰打破后投资者对发行人的研究甄别能力提高,弱资质企业债券发行困难,经营管理较好,信用资质良好的企业主体信用债仍有较好投资价值,形成良性的融资循环,信用债市场会呈现尾部主体违约风险出清的常态化过程。

“信用债有违约现象才是市场 健康 发展的前提,打破刚兑也是未来的趋势。”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马龙也直言。

华富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尹培俊表示,短期信用债市场正面临一次“灰犀牛”式的冲击。中长期来看,信用债违约的现象会恶化还是好转,一方面取决于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打破刚性兑付的推进。违约追偿机制、企业破产清算与重整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助于债券市场的良性发展,这也是信用债市场 健康 发展的基石。另一方面信用违约也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在信用扩张见顶后,宽信用到紧信用的收缩周期,信用违约风险往往会加速爆发。

泓德基金副总经理温永鹏也认为,未来信用债违约现象将进入一个常态化的过程,主要原因是过去市场融资环境较为宽松,部分企业在资金供给方的助推下,对自身的杠杆水平缺乏控制,投融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当下经济转型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相关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较弱的特点显露,融资渠道受限,未来企业融资 *** 背书意愿持续下降以及信用债市场逐步市场化的趋势下,信用债违约现象将处于常态化。

而对于短期市场反应,不少基金经理认为短期不会继续扩散。光大保德信固定收益部研究副总监、基金经理曾小丽认为,认为短期内不会继续扩散,原因是现在信用扩张叠加实体盈利改善,是偏积极的信用环境,市场会自发好转。但明年特别是明年年中之后的信用风险值得谨慎,原因是明年社融增速会回落,信用环境不如今年,违约概率会有所增加。鹏扬基金信用策略总监林锦还表示,债券违约导致整体债券都跌,很多中低等级债券跌幅较大。高等级信用债如果受到流动性冲击收益率大幅上升,会是一个配置的机会。

信用风险频发影响产品布局

更多看准利率债、“固收+”方向

信用债违约频发直接影响到基金公司后续固收类布局,部分公司计划将主推方向改为利率债产品、“固收+”、高收益债专户等产品上,也有公司直言会将更多元化布局债券产品。

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马龙表示,未来固收大类产品的布局是更广泛、更全面开花的发展趋势,而不是简单的说应对某一种局限的市场环境或者应对违约事件专门去主推某一类产品,不同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对资产收益的预期千差万别,而各类固收产品,包括纯利率产品、高收益债产品,都丰富了整个固收投资产品的类别,是市场 健康 发展的应有之义。因此从产品层面要做的是打造更多元化的固收类产品,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需求。

“随着信用债违约常态化,高收益债市场的规模更加庞大和成熟,如果有合适的负债端资金青睐高收益债策略,依托公司内部完善成熟的信用研究体系,未来会考虑适当布局此类产品。” 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总部相关人士表示,当前信用边际收紧的大环境下,债券市场定价仍未反映充分,目前市场环境适合“固收+”产品的投资布局。

光大保德信固定收益部研究副总监、基金经理曾小丽也表示,未来信用风险和定价将更加分化,因此不同策略的产品未来都有市场空间,该公司将在利率债产品、固收多策略(固收+)品种上重点布局。

创金合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助理闫一帆也表示,虽然近期频频违约,但信用债长期还会是债券基金的主要配置标的,基金投资需要符合客户的适当性要求,高收益债券基金从策略上来讲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目前普通投资者的接受度不足,也难以充分确认风险揭示和评估是否充分,短期看此类基金更适合有分析能力和风险接受度的机构投资者。

实际上,从今年新发债券产品上,早已经注意信用风险防范。几个月前监管层就从上报环节着手,要求新上报债基提交信用风险防范材料,强化抗风险能力,而在新发债券基金合同上对投资信用债级别有更细致表述。比如新上报的投资范围包含信用债的债券基金,合同里需要进一步细化信用债投资策略,明确各等级信用债投资比例、信用债风险管控制度等。未来债券类产品将更多元化、细分化。

公募基金多举措防范信用投资风险

着力构建行业生态

作为债券市场重要的机构主力军,多家基金公司也分享了过往在防范信用风险上的经验,受访基金公司人士建议,基金公司需在制度上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控制机制,对风险的防范打出提前量,降低组合信用风险暴露,最大限度防范信用风险。

对风险的防范要打出提前量

据银华招利拟任基金经理邹维娜介绍,银华基金在信用风险管理上,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自上而下”是指基于对经济形势、货币信用环境与监管政策等宏观因素的长周期判断,决定组合整体的风险暴露水平。这与银华基金做资产配置的思路一脉相承。

她更是强调,在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市场,由于整体流动性不强,不能指望自己“跑得比别人快”,对风险的防范要打出提前量。没有人可以一直精确的预测市场,如果某一种高风险情形发生的概率已经很大,即使感觉时间尚早,也应该及早躲避。“我们在2016年初和2018年初两次降低组合整体的信用风险暴露,在当时都显得有点过早,调仓时也相对容易。但巧合的是2016年4月和2018年4月市场都进入了信用风险爆发期,受益于前期已经调仓,我们组合受影响都比较小。如果等风险暴露后再作调整,可能难度就会大大增加,效果也会弱化。”

华富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尹培俊表示,所在固收团队主要通过制度和方法两个层面降低持仓债券的信用风险,公司管理的所有产品都从未踩雷。他称,首先,公司在制度上有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控制机制。其次,在方法上,对 历史 违约主体的研究分析中发现,违约概率较大的民企一般都具备“业务扩张激进但盈利能力未有显著改善”、“主体存在大存大贷”等共同特征。而违约概率较大的国企一般具有“股东成分比较虚”、“债务负担重”、“ 社会 重要性弱”等特质。在日常择券中,研究员需对个券进行综合分析,一旦出现违约预警信号,相关主体就被禁止入池,最大化降低持仓信用风险。

降低信用背书权重逐步消除信评泡沫

在近期信用债违约中,市场对“AAA”评级企业泛滥现象也比较反感,市场部分评级机构专业化程度低、盈利模式偏向企业端,企业评级也不够客观中肯,受到市场诟病。业内也对如何构建债券市场各类主体良性发展生态献计献策。

泓德基金副总经理温永鹏认为,过去信用评级偏向企业端的盈利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信评市场的泡沫,之前企业融资具有 *** 信用背书,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赋予信用背书较高的权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构在评级工作中应更加审慎,降低信用背书权重,逐步消除信评市场泡沫,助推市场各类主体良性发展。

创金合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助理闫一帆观察到,外部评级虚高使得市场无法以外部评级为准绳,在投资中各家机构更多地使用内部研究的结果作为投资和风险控制的依据。”随着监管部门对中介机构的约束追责、外资评级机构准入的放开、国内第三方评级机构的逐步成长,我认为整个信用评价市场会逐渐趋于成熟。”

光大保德信固定收益部研究副总监曾小丽则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加大对发行人的现场检查力度,监督发行人在债券存续期内及时、充分、完整披露信息,提高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此外,需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规范和监督,督促评级机构、主承销商等履行相关责任,有效揭示风险,保障投资者利益。债券投资机构应该提高精细化研究能力,加强投资准入审批及存续期跟踪。

鹏扬基金信用策略总监林锦强调,需要落实好去年人民银行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尤其是建立合理的双向激励约束机制。另外在发行及后续的跟踪辅导过程中,加强市场自律与他律监督,用市场的眼睛来规范发行环节。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为什么新兴市场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更容易爆发金融危机

1、由于本币币值经常发生变化,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银行和 *** 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倾向于发行以外币(通常是美元)计值得债券。这种情况称为“债券美元化”

2、为了规避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新兴市场中的贷款人倾向于发行期限短的债券和贷款。相比之下,像美国这样的市场中通胀风险比较稳定,因此甚至大约一半的住房抵押贷款在长达30年的期限中采取固定利率。

特征

首先是低投资,高成长与高回报。新兴市场公司常常比西方同类公司增长要快,新兴市场的股票定价效率低下为高回报提供了可能。定价效率低下又是由监管阻碍(比如禁止保险公司入市)、缺乏严格受训的证券分析师和投机者占多数等原因造成的。

其次是分散化投资带来的好处。新兴市场的出现拓宽了可选择投资品种的范围,这使得投资组合进行全球性分散化经营成为了可能。

第三是反经济周期的特性。由于新兴市场国家所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西方发达国家迥然不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和公司盈利循环周期与西方国家的股票指数相关度很低,有的甚至是负相关,因此,在欧美出现不利的经济循环时,对新兴市场的投资可以有效对冲掉上述不利影响。

第四是市场规模普遍偏小。例如,整个菲律宾股票市场的市值还没有美国杜邦一家公司的市值大。

第五是投机者和追涨杀跌的投资者占多数,这种投资者结构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西方经典的股票估值技术在新兴市场常常不适用,股票的定价通常取决于投资者的情绪。

第六是新兴市场的投资者普遍不成熟。比如在巴西,投资者把好的公司和好的股票混为一谈,不考虑价格因素;而在我国,也有许多投资者认为越便宜的股票越有价值,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首先,这些新兴市场,在其开始走上快速增长的轨道之前,都已走过了一段不算太短的发展路程。即使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们获得独立时算起,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有三四十年。

如拉丁美洲的巴西等国,更早在19世纪初就已获得政治独立。至于俄罗斯,其前身苏联,经济有了更高度的发展。

总之,这些国家在其经济快速增长之前,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科技、教育事业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发展,为其快速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经历过重大的波折,吸取了宝贵经验教训

其次,这些国家在其不算短的发展过程中,都在寻找最适当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上,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其间,有得有失。

不少国家都遭受这样或那样的重大挫折,如中国长达十年的浩劫,拉丁美洲国家长达十年之久的债务危机,俄罗斯更是十年之久的转轨期的沉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新兴市场

债务违约潮来袭,银行会是下一个破产的行业吗?

首先,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核心,金融对于整个经济来说具有枢纽作用。所以从 *** 层面上来讲,绝对不可能允许银行大规模的破产。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

其次,中国的银行,主要以存贷款利差为盈利来源,并不直接投资债券。当然这里边涉及到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时候买入相关债券,并且在事实上承担托底职能的情况。不过由于 *** 规定,现在不得推行托底式的理财,因此除非在购买协议上,有明确的托底条文,否则银行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是不能成为客户索赔的依据的。但此类合同的有效期也仅限于相关禁令颁布之前。可以说,此类托底式的理财,现在在银行理财产品当中的比例应该是极低的,对银行的冲击不大。

再次,银行贷款坏账率升高会对银行的经营造成极大的冲击。这种情况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严格来说也是目前银行经营过程当中的重要问题。不过,现在银行发放贷款,一般都要提供抵押物。在大部分情况下,抵押物可以满足银行的本金收回需求。只有信用贷款会给银行造成血本无归的冲击。但信用贷款的发放门槛是很高的,数额相对来讲也比较小,造成的冲击自然也会相对比较小。

最后,银行出现严重系统性问题之后,会有 *** 出面加以解决。根据以前的习惯对于大银行的严重呆坏账,由相应的资产管理公司买断之后将其剥离出来。比如在 历史 上专门成立了4大资产管理公司,长城东方等对应接管中行,工行等银行的不良贷款。有些 历史 包袱比较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如广发银行也采用过类似方式。小银行采取的方式一般是指定某家大银行接管。 历史 上工商银行接管了海南发展银行,现在建设银行接管了包商银行,工商银行重组锦州银行。包商银行和锦州银行都是近年来采用激进扩张手段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已经实行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破产在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实施的可能性,不排除将来安排1~2家规模比较小,地域性很明显,在全国来看影响不大的小型地方性银行破产,以起到警戒作用。

银行还是非常稳定的,因为有 *** 作为最后的信誉保障。对于个人来说,在存款和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要更为慎重一些。由于全国性银行影响大,几乎不可能破产,所以在存款的时候,不太需要关注存款规模的问题。地方性小银行,风险就要明显高的多。如果要存款,可以考虑将本金规模控制在50万以内。就算将来出现问题也可以获得存款保险的保障。至于理财产品,由于已经不托底了,所以选择的时候无论是什么银行,都要极为慎重,存在着本金亏本的可能性。

这个放一百万心,就算房地产全部破产,炒房客全部破产,我国大多数银行都不会破产。我们说说为什么?

第一,我们前几年都在放水,就是大家说的房地产拉经济,央行放银行,银行放给房地产,房地产企业和贷款买房全部破产了不还银行钱了,银行不就不还央行就行,我国大多数银行是国有银行,这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 社会 主义优越性体现吧,要是换在美国,银行不可能这么欠美联储钱,2008年美国房价大跌美国和银行之所以破产,破产那些银行钱主要是开源于集资,比如雷曼兄弟就是案例,人民钱你不能不还得,你要是拖他钱他们就集体取钱和要账,你不破产都难,但是欠央行不一样,央行会以大局为重。

第二,我国房地产呈现三八线,那就是阶段性的房价,2008之前一个房价,2015年之前一个房价,2015到现在又一个房价,再怎么跌跌不回2008,你想一下2008房价好多人一年收入就买一套,还没有到2008,跌到2012估计全部给你清盘,2015后才是暴涨,也就是要断供就是2015年之后买房子的,但是房价虚高2015后有多少人买了房子呢,不会占市场1/5,1/5中有4/5是投资房子买的,这点数据对于银行来说小意思,2015后全部断供都不怕。房价跌到2015基本回归正常。同样房地产开发商也是2015后大量负债的,大家可以看看2015后房地产开发商银行各种贷款,债券市场疯狂借贷,股市疯狂割韭菜,到处骗贷圈钱,2015后放水钱90%流入房地产,所以大家都用钱逛,房地产各种福布斯排行榜上去,各种牛人出现,前所未有。

2018上半年就发生了重大的违规现象,就是因为金融受杠杆的影响。

对此不少人都担心,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自己存在银行里的钱会不会也受到影响。

实际上,资管新规落地之后,确实调整了一些银行产品的规定,即要求银行不再做刚性兑付了,也不再发行保本理财了,所以也就的逐渐转变为高净值理财。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肯定会有一些违约理财产品,主要的还是之前发行的收益特别高的理财产品,但是一般的理财产品是会不发生违约的,也不会发生大批量的违约现象。

首先我们看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银行的公信力和信用,是银行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如果真的发生大规模的违约潮,那就会发生舆论风险。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挤兑事件,那么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来说都会是意见致命的打击。

银行大部分的理财产品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2018年的飞单事件只是个例,以国有银行为例,过去十年发行的理财产品,真正亏损的只有一例。而且主要是因为运营时间比较短,在这方面可能经验不足。所以说理财产品运营亏损是极个别事件,即使是地方性银行,也不会很普遍的存在。

如果债务违约潮来袭,银行破产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其实早在199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就出现过两起银行破产的先例:一个是海南发展银行,另一个是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农村信用社,而在目前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背景下,银行破产已经有了法律依据,而且为了防范银行破产所带来的风险,监管部门早已在做相关的防范工作,例如:

一、实行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2015年,央行颁布了《存款保险条例》,该条例已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条例》中明确提出,如果银行破产,储户最高可获得赔偿50万元,该《条例》的实施,使银行破产有了法律依据,也是对以后可能存在的破产案例放远于未然!

二、2018年资管新规规定: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

前段时间央行发布了金融系统的资管新规,新规规定,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所以,钱放在银行做理财也不一定就是非常安全的。

三、放开外资持有银行股份的最高比例限制:

以前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对外资持有中资银行的股份有最高比例限制(单个外资机构不得超过20%,多个外资合计不得超过25%),现在是完全放开,没有限制,这也是继之前允许私营企业开办银行后银行系统对资本的进一步放开!

但是,随着银行系统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银行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也将逐步退出由国家背书的传统,逐渐走向市场化运作,那么,银行如果是经营不善破产也就很正常了!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私人银行来说,更是如此!

四、去杠杆、降低银行系统风险的准备:

这两年,我国对房地产行业实行了去库存、对金融行业去杠杆、对煤炭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过大危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在降低银行系统的的风险,将房地产的风险逐渐与银行剥离,而不是捆绑在一起,这样即便以后房价下跌也不会对银行造成太大的冲击!

综上所述,如果债务违约愈演愈烈,银行自身如果不做好风控的话,破产也就不奇怪了,国家早已做了许多这方面的准备!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性建议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现在看来,银行破产还真不是不可能,而且还会是就在眼前。

前有包商银行被接管,后有工行注资锦州银行,再到最近辽宁沿海银行和某农商行被挤提,一系列的银行风险事件都不断被暴露出来。这说明部分银行已经风雨飘摇,处于危机爆发的前夜。

让银行日子难过的,有很多方面,最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盈利能力分化。大银行依托规模优势,能保持利差,而小银行的筹资成本迅速上升,盈利被大幅侵蚀。为了赚钱,小银行不得不另辟蹊径,前期做非标业务,如今又被限制。总之小银行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途径。

第二是经济周期。目前经济下行,很多贷款资产风险暴露,想当考验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那些风控能力不好的银行,会出现大量的不良资产,拖累银行的盈利,有些甚至直接威胁到银行赖以生存的“安全性”。这种情况下,出现挤提也是事出有因的。

第三是行业的大变革。现在金融已经不是银行一家的天下了。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地域和空间限制,移动支付侵蚀了银行传统的支付业务,人工智能替代了银行传统柜面,这一切都影响着银行的生存。那些跟不上时势的银行,自然会被淘汰。

总之,未来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银行也会面临破产的可能,这不是危言耸听。

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2018年确实发生了一轮债市危机,在年初的五个月内共有20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违约规模超150亿元,而2017年同期仅有10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违约规模不到80亿元。在债券市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信任危机,AAA级疯抢,AA级几乎无人问津。

在响应国家去杠杆政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经历了前几年的较为宽松的金融市场环境后,口袋突然扎紧对于生存能力较差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说,资金链会空前的紧张,尤其是前些年通过银行贷款,利用高杠杆完成扩张的企业,融资渠道会空前的狭窄,极易爆发违约。

所以可能会集中的爆发民营企业信用危机,但是范围绝对不会严重到波及银行,引发倒闭的地步。

首先,债市危机目前已经开始通过调控手段来提升民众信心,最近几个月,连续的降准、动用MLF等工具释放流动性就是一个信号,尤其是几次针对中小企业的定向降准,都旨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其次,在债市危机到了波及银行的地步前,就会有调控政策出手干预,因为这种情况已经到了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地步。

从目前来看,债务违约潮最有可能蔓延的就是地方性的融资平台,主要就是以城 *** 司为代表的地方债务;如果在商业银行中体现,那么也会是一些风险承受能力弱,风控体系不完善的小型商业银行,比如:城商行

国家目前允许银行倒闭,更深层的意思是允许淘汰一些风险管理能力差的、底子薄的商业银行,如果波及到大型的商业银行,那就不仅仅是债市危机的问题了,波及范围会是整个金融系统。所以说债务违约潮会存在,但是不会大规模发酵,国家的调控政策就是为此而生,不可能坐视不管,任由其蔓延。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任何东西都是在变化的。

没有哪个行业会永远兴旺发达,任何行业都要经历萌芽,发展,兴盛,衰退的过程。现在的兴盛就是将来的衰落。

中国银行成过去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收益者,其资产暴涨达到了惊人的300万亿元,相对于中国几年gdp 的总和。

2008年,美国的第三大银行雷曼银行破产,引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危害巨大。

下一步全民负债 全民征信黑,早晚要出事

现阶段内,储户担心银行破产,但从政策层面上,存款保险制度已经为银行破产铺路,也是保护投资者的一个举动。对于银行而言,在未来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未来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背景下,银行业的发展难免会存在分化的迹象,破产也有可能存在,只不过是概率很低的事情。或许,对于民营银行、地方银行以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偏弱的银行来说,还是不得不提防这一风险问题。至于储户,则需要分散资产配置,且需要多增加存款性质产品的配置,控制在存款保险制度的存款规模之下。如果属于拥有大额存款的储户,则可以把资产分散至多个银行,且控制在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范围之内,这也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投资理财策略。

债务违约潮来袭,对银行会有一定冲击,但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很小,破产的银行也很少。

道理很简单,我国银行虽然有存款保险条例、资管新规打破刚兑等等为银行破产做好了准备,也曾因经营管理不善出现了银行破产的先例,但 *** 是不会轻易让银行破产的。

因为 *** 其实仍然充当着最后信用背书人,且我国银行机构如果破产牵涉的面太宽,对国家经济与金融稳定带来很多“后遗症”。所以不到万不得已, *** 是不会允许银行破产的。

再说了,目前银行债务主要对象是 *** 和国有企业,这两个对象占据了银行贷款的80%以上,所以即便存在债务违约的可能, *** 都会想办法来拯救银行的。“肉在锅里”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明白,银行的钱与 *** 的钱、与国有企业的钱,严格意义上没有真正分开。

所以不要担心债务违约潮来袭会使大量银行破产。即便有破产的银行也是极个别的中小银行,对整体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同时,目前银行有较高的贷款损失准备,还有多年的资本公积,有应对债务违约来袭的能力,所以广大民众不用担心银行会破产。

银行业动荡波及新兴市场债券分析师:风险偏好崩溃或引发违约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大家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银行业动荡波及新兴市场债券分析师:风险偏好崩溃或引发违约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