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央行行长:法国银行业商业模式盈利稳健具体是什么情况?

阿菜 财经新闻 2023-03-21 17:35:41

​一​先说这第一问题,银行的运作原理是什么银行其实就是个二道贩子,左手从储户手里借钱,右手把钱借给企业,钱从中间过一倒手,利息差就变成利润留在银行所以对银行来说,敛财的方法一是扩大利息差,低利率吸储高利率贷款,单笔资金过手的时候多抠点;二是加快资金的的循环速度,薄利多销。

重点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存款端通过调整利率控制资金进入的规模这个其实空间不大,我国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国家会划一个范围,整体上银行越小这方面灵活度越高,操作空间也越大,原因咱们后面说贷款端的核心是要要保证借出去的钱还得能收回来,银行一般有风险评估团队,确保每笔贷款出去收不回来抵押物也能折现,发生问题不至于亏损太厉害。

银行的管理层一般都是行业里的精英,一旦市场行情不好,立马调整入口和出口,保证银行业务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所以银行如果运转正常,一般不会发生危机有小伙伴可能会问了,按照这个逻辑,好像银行就是个赚差价的中间商,作为一个不事生产的吸血虫,咱们给他踢掉行不行呢?。

还真不行我们知道,金融系统的作用就在于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利用起来投入生产,缺少这个桥梁,用钱的人和手里有闲钱的人凑不到一块,资金流转不起来,经济社会就是死水一潭而融资有两种手段,直接融资市场就是股市和债市,比如你投了100万买1万股茅台的股票,相当于你直接把钱投给茅台,好处是少了中间商赚差价,毛病是风险比较大,碰上熊市本金可能都保不住。

间接融资就是通过银行,你存100万银行里,银行转手把你的钱贷款给茅台,好处是收益固定,毛病也是收益固定,茅台股价翻番跟你也没什么关系两种融资手段各有利弊,共同组成了金融市场,如果你是稳健性,可能会倾向于间接融资,跟银行打交道你觉得放心,如果你是风险型,愿意博一搏而且有颗大心脏,那可以把钱扔进股市,玩玩心跳。

反正总有一款适合你对企业来说,直接融资容易丢失公司控股权,还得受证监会各种条条框框限制,所以正儿八经闷头做事的公司一般都不上市,比如华为和老干妈现在老欧洲整体上也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那些大财团一般会同时控制银行和实业,工厂开工需要钱的时候,直接左手倒右手就解决了。

那谁会青睐间接投资呢?中小企业,没有抵押物,银行几句话就把你打发走了特别是初创公司,开场只有PPT,银行的门都进不去,缺钱只能去股市融资美国这点做的特别好,资本市场包容性很强,对这种愣头青公司很友好,纳斯达克的大门常年为他们敞开,所以美国为什么能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就是因为整个社会都鼓励创新,通过资本市场给了这些小公司折腾的机会,我国去年成立的北交所,本质上也是在学习美国。

所以说,银行是经济活动中有效利用资金的的两条大腿之一,就我国现阶段来说, 还是比较粗的那条,非常重要按照咱们前面说的银行的运作原理,正常情况下银行会评估市场风险,决定经营规模,一般不至于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

银行出问题,往往是因为有利益集团干扰了银行的正常运转这个地方敲黑板,这是银行问题的根源,下面我就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几危机展开说一下二我国因为国情比较特殊,长期以来银行就是个摆设,根本没有起到银行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嘛,银行存贷款都是统一安排。

而且那时候吃的用的都是定量供应,货币的作用不大,比如你买粮食得用粮票,买布得用布票,给你钱都不知道往哪儿花,我们经常听父母们说当年一个月工资只有三十块钱,你可能纳闷这三十块钱怎么养活一家人,其实当时城镇居民国家都会发各种票据保障基本生活,工资多点少点关系不大,反正有钱你也花不出去。

那时候真正管用的是各种票据,那个才是硬通货而且各省之间的票还不通用,山西的粮票只能在山西用,拿到河北就是一张废纸这个也好理解,计划经济嘛,粮票就是 *** 给各省分配的额度,都是定量供应,严丝合缝,山西人吃了河北的粮食,河北就得有一个人饿肚子。

我们现在出差,带上足够现金就可以跑遍全国,放在过去几乎不可能你得先拿着单位开的证明去粮站换取全国粮票,到了目的地才有饭吃,现金人家不认所以那时候银行跟普通人没啥关系,基本上就是 *** 的保险柜,类似于一个公司财务部门里的出纳,每天过手的钱很多,但是入账出账都没有自 *** ,老板说怎么弄就怎么弄,年底汇总个。

收支报表,这一年的任务就完成了改革开放以后,搞市场经济嘛,票证慢慢淡出视野,一直到1992年完全消失这个过程中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银行也从幕后走向前台但是财政金融不分家,开始的时候银行还是 *** 的附属单位,而且权力很大,基本上什么都管。

我们现在知道银行分很多种,比如央行只管货币发行和制定汇率,商业银行市场化运作,面向储户和企业,政策性银行就是为 *** 机关服务, *** 指哪儿他们就打哪儿,信用社主要是服务本地老百姓回到改革开放初期,央行就把所有这些事都干了,眉毛胡子一把抓,上到货币发行,下到老农民贷款都管。

您说他管的过来吗?当然管不过来,所以当时央行的办法是分权,也就是把权力下放到地方,当时各地的分行虽说名义上总行管,但是实际上行长都是地方 *** 任命,存贷款的权限基本也不受限制这就给了地方 *** 很大的操作空间,特别是80年代。

财政分灶吃饭以后,地方 *** 抱着银行这颗摇钱树,那可不是使劲摇,比如让银行敞开放款给本地国企,多出来的税收就落到自己腰包里,或者 *** 没钱的时候就跟银行打借条行长都是当地 *** 的人,自然非常听话,也没什么风险意识,反正钱也不是自己的,借也是借给国企,你总不能说我以权谋私。

借钱的国企拿了钱也没觉得有什么负担,反正钱还不上有地方 *** 担着,有钱就使劲花,压根也没想还贷的事甚至当地贷款的额度用完了,就去其它省份的银行拆借,当时一些西部地区没什么好项目,银行手里又有贷款的额度,就把这部分钱借了出去。

甚至银行自己也在外面开公司,搞点副业,比如弄个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反正打的名义都是为了搞活经济,为国家创收这么干的坏处非常明显,大家把银行当提款机,只想借不想还,银行可不是就产生大量的坏账经营不下去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分行就会求助总行,你看这钱花冒了,领导看着办央妈拿这熊孩子也没办法,有点像你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花光了生活费,问你接下来的两个月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打钱啊,反正当时央行有发行货币的权力,直接印钞给地方银行补窟窿。

时间长了,熊孩子越来越多,央行也撑不住了一是发行货币会引发通货膨胀,二是地方 *** 吃香喝辣的,让 *** 给擦屁股,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正常运转的方式所以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国家开始改革银行业,整体思路就是集权和业务拆分,比如央行把地方贷款的权限收回来,各地行长也由 *** 直接任命,禁止各银行之间互相拆借,特殊情况必须总行审批。

事太多管不过来,那就拆分,央行只管发行货币和调整利率,不管存款贷款,避免央行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左手印钱右手放贷,躺着就把钱挣了银行全部商业化独立运行,以后 *** 再找银行借钱,行长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对不起,我这商业化了,想借钱得拿抵押物。

当然了,为了照顾 *** 的投资需求,还是给留了口子,从专业银行里专门分出一部分成立政策性银行,不过审批非常严格,除非有充足的理由,否则想也别想地方 *** 缺钱也不能直接从银行贷款,财政有赤字就上报 *** ,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补窟窿,避免地方 *** 把财政压力转嫁到银行。

这是银行业的第一次危机,主要是地方 *** 操纵当地的国有银行疯狂扩张,导致收支失衡,监管层通过收权的方式堵上这个口子三大银行的羊毛薅不着,地方 *** 就打起了信用社的主意信用社的本质也是银行,不过局限在一个小团体内,比如农民急用钱,跑银行肯定不会贷给你。

所以村里办个信用社,大家都把钱存到里面,张三要急用就从里面借点钱出来,用完了适当的还点利息,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儿,也不怕你卷钱跑路,所以基本上不用抵押物,这也是为什么叫信用社的原因当然了为了让大家愿意把钱存到信用社,存款的利率一般会比国有银行高一点点,贷款的利率也会比大银行高一点点,这是因为没有抵押物,为了对冲你还不上钱的风险。

至于这个利率是多少,国家给了很大浮动空间,因为要照顾各地的不同情况嘛比如东南地区经济发达,整体利率可能就高一点,西北地区老百姓兜里钱少,那就把利率定地低一点其实大家也能看出来,这个信用社本质上就是银行事实上后来很多的村镇银行都是从。

农村信用社发展而来,甚至很多城市商业银行也都是从城市信用社发展来的信用设就是两个特点,一是归地方 *** 管,有很强的地方特点;二是利率相对自由一点有这两点地方 *** 就可以上下其手特别是1992年春天的故事发生后,“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大家现在觉得这个口号是句废话,说了跟没说一样,其实放在当时有很深的背景,所以地方 *** 就像听到发令枪一样,开始疯狂的上项目。

发展经济什么见效最快?当然是基建、房地产,当年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几十年了都没什么变化既然要搞建设,就面临一个钱从哪儿来的问题,国有银行现在都反水了,人家现在和 *** 站在一起,从他们哪儿搞钱是不可能了所以地方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我们那儿为了修高速公路, *** 强制从公务员手里募集资金,我父母当年各自都贡献了50元,那可是九十年代初的50元,虽然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总觉得有点摊牌的意思。

当然了,后来 *** 后来还是把钱还上了,而且高速公路修好后,我算是直接受益者,回家的路程直接从8个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多说一句,那之后没过几年,当时力主修路的 *** 就落马对此,我也是无话可说了我们是中西部落后省份, *** 说一不二,反正钱也不多,大家打个马虎眼这事也就过去了。

到东部发达地区就不能这么搞了,你敢乱摊牌,人家能把你大院围了所以大部分地区能下手的也就是 *** 能控制的信用社和商业银行了为了筹集资金,地方 *** 把信用社的利率抬高了好几倍,比起现在理财产品平均年化5%的利率,还不保本,那个时候信用社存款动辄都是20%、30%的利率,大家都疯狂的把钱存进信用设和地方银行。

*** 拿了钱就去搞建设,高速公路、开发区、房地产什么的,套路跟现在差不多有不少人说地方 *** 土地财政是从分税制开始,其实这个不对,从房地产市场化开始,房地产就是地方 *** 创收和完成GDP任务的重要手段,只不过分税制以后这个趋势越发明显。

但是大家要知道,基建是个长期投资,比如你投资高速公路,建好就得两三年,然后慢慢收费还款,等把本挣回来,怎么也得十年以后了问题是这些投资都是通过高息揽储来的,人家老百姓可等不了你那么长时间,到期真金白银你就得把钱还给我。

地方 *** 怎么办呢?只能是借新还旧,地方官员既不是本地人也没有终身制,撑到任期结束拍屁股走人,反正自己任上GDP是上去了,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精神贯彻的非常彻底至于信用社的坏账问题,反正不会计入 *** 财政数据,保证在我任期内不爆雷就可以了。

信用社还不了储户的钱怎么办?只能向上级银行求助,上级银行也解决不了,那就只能国家兜底了比如当年著名的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起因就是房地产市场过热,信用社疯狂敛财贷款给房地产公司,等房市崩了,信用社也跟着翻车了。

海发银行受命把这些信用社的烂账都接到手里,当时给储户们的承诺是保证本金之外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利率给利息,储户们对这个结果倒是没什么异议,但是对对方银行没了信心,纷纷把钱从海发银行取出来,准备转到其它银行。

这就导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挤兑,加上海发银行自己也有一堆烂账,然后就撑不住了最后还是工商银行出面,接管海发的全部资产和债务,这才化解了这次危机但是,工商自己不会做亏本买卖,这笔钱最后还是国家买单,穿透到底还是老百姓交的税收。

再比如四川农村信用社还不起农民存款,四川本地没有合适的商业银行接盘,只能是 *** 出面解决那时候禁止国有银行给 *** 贷款嘛,为了把钱给到地方 *** 手里,采用的是曲线救国的策略,银行先贷款给当地的国企,国企再把资金当作利润交给四川 *** 补窟窿,年底银行交税的时候,再用这部分借款抵税。

还有的地方就是 *** 直接财政借款给地方 *** ,年底再从 *** 返还给地方的税款中扣除这部分费用大家看出来了吧,第一种办法其实就是 *** 通过国有银行承担了这部分成本后两种办法名义上是 *** 先把钱借给地方,看起来好像 *** 没吃亏,实际上大家心里也都清楚,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就好像你儿子花天酒地花光了生活费跑来找你哭穷,你不想惯他大手大脚的毛病,但也不能不管,所以只能说我手头也不宽裕,先借你1万先花着,回头你有钱了再还我。

实际上你知道这钱要不回来,你儿子数着钞票开心的走了,压根也没打算还钱这几件事一出,监管层明显被震惊了,从90年代末期开始, *** 开始新一轮整顿,核心目的就是清查资不抵债的小型银行,包括高息揽储的各种信用社,这些信用社规模虽然不大,但是群众问题无小事,一旦破产就会引发大规模的 *** ,而且银行有个特点,永远都能借新还旧,虽然负债累累,但只要不发生挤兑,看起来就跟个正常人一样,谁也不知道这颗雷啥时候会爆。

所以必须要排雷,改挖的挖,改引爆的引爆,最后基本上这些债务都是 *** 财政扛下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两次银行危机,起因都是地方 *** 把银行当作自己的小金库引起的,第一次地方 *** 控制国有银行,第二次是地方 *** 控制信用社和本地商业银行。

问题的核心就是银行失去自主经营的权力如果银行自负盈亏,判断自己的财务状况是很容易的事,存款贷款两头都会控制在一个合适的点位,一般不至于失控,但是如果有外力作用,银行在存贷两端放飞自我,很容易就玩出事有小伙伴可能要问了,说了这么多都是小银行,国有银行有没有问题呢?

国有银行当然也有问题,比如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大搞基建,钱都是通过国有银行贷款给大国企实施,这属于行政命令,不是银行自主行为,也没有什么风险评估之类的,一声令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得上。

这种时候,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变成了政策性银行,这些基建项目在当时确实起到了稳定经济压舱石的作用,但实际上银行为此承担了很多国企的坏账,所以90年代末,国家同步也在整顿国有银行说是整顿,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主要是成立四大资产公司,把银行的不良资产打包带走了。

当然了,当时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入世考虑,入世之后这些国有银行就要和外资银行竞争,下海之前先给银行洗个澡,动个手术,肿瘤啥的都给切掉,防止一下子扔到市场,重压之下小毛病变成大毛病你看,还是一样的,国有大银行出问题,也是因为有外力干扰。

四这次河南的银行怎么回事呢?本质上还是一样,银行的正常业务受到干扰,丢掉了自主经营权,只不过这次操纵银行的从地方 *** 变成了资本集团这个事其实也好理解,银行作为一个金融中介,自然有很多眼睛盯着之前银行基本上都控制在 *** 手里,不好下手,市场化之后,资本集团就开始行动了。

方法就是通过入股的方式控制银行而且根本不用做到完全控股的程度,只要在董事会里占上一个席位,就可以轻松拿到贷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股权质押贷款入股的时候交100万的本金,转头就通过股权质押把这100万贷出去,钱在银行过了下账,自己就变成了股东。

有了股东的身份,再把银行管理层搞定,后面的事就顺理成章了兼并公司缺钱怎么办?从自家银行里贷啊;资本市场准备炒高某支股票,缺少本金怎么办?从自己银行贷啊有了股东的身份,抵押物有没有都无所谓了,反正左手右手的事,一个电话就搞定了。

银行里没那么多钱怎么办?存款端,拉高利息,总有人会把钱投进来,等资本市场挣了钱,再把贷款还上就行了亏了钱也好说,把钱从贷款公司转到旗下另外一个公司,然后宣布破产,来个毁尸灭迹,这笔钱不声不响就落入自己腰包,银行留下的就是一笔坏账。

这么搞上两回,银行很快就垮了问题是就像我前面说的,这种事情如果不是银行内部人员,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最后暴雷往往是储户取不出钱来,要知道正常给储户支付本金和利息是银行信用的根基,真到兑付不了的时候,银行离倒闭也就不远了。

这事不是个案,2020年山西金融系统大地震,2021年包商银行破产,2020年辽宁金融行业震荡,从根上说都是一个原因,就是资本集团控股地方银行,这就是这次侵害金融系统的病毒比如山西的案子就是德御系通过控股多家商业银行,套出钱搞资本运作。

这事之所以爆出来,是因为其中的一个控股银行有一笔15亿的贷款收不回来,所以把贷款人给告了,有意思的是出钱的银行和贷款的公司都是德御系,两边共有同一个大股东相当于银行告了自己的兄弟,顺便把老爹也扯了进来,电视剧都不敢这么编,却实实在在发生了,也算是比较魔幻。

反正要是这么看,这笔贷款你说要是没猫腻,估计小学生都不会信当时这事爆出来以后,德御系下的好几个控股银行都爆出危机,大家这才豁然发现好多银行背后都有德御系的身影我们老家的商业银行也被卷了进去,那几天发生了大挤兑。

大家要知道,银行发生挤兑最紧张的是当地 *** ,就怕老百姓破釜沉舟上街转悠所以那几天市 *** 天天避谣,还号召本地公务员都往银行存钱,反正 *** 有事就找公务员帮忙,也算是我们那儿的传统法宝了,跟当年修高速公路搞摊牌一脉相承。

这次河南几个银行暴雷,本质上也是中了同样的病毒,就是控股集团公司干涉银行的存贷业务导致经营失衡,钱在几个公司之间来回倒腾几回,就消失的悄无声息,查都没得查具体细节大家可以网上搜一搜,我就不多说了要是这么看,解决办法其实也可以参照包商银行或者辽沈银行,地方 *** 担一点, *** 通过存款保险出一点,再找个大点的商业银行,给点好处吃掉坏账,事情最后总能得到平息。

但是这次明显不太一样,事情发生这么多天,无论无论地方和 *** 都没有明确表态,只是说事情在调查,对储户们的资金安全只字不提,储户们心里没底,所以各种发声,导致事件一直在发酵问题在哪儿?原因就在于河南几家银行的吸储方式,也就是异地存款,包括这次影响最大的也都是异地储户,这就给事件的解决增加了复杂性。

在这件事发生之前,估计没几个人知道国家对地方商业银行有限制,禁止跨地域经营这个政策基于两个考虑:第一是为了照顾地区资源不平衡咱们前面说过,每个地方地方信用社的存款利率都不太一样,原因是地方银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本地企业,利率水平要和当地收入和企业经营情况匹配。

比如东南经济条件比较发达,企业平均收益率能达到15%,这时候当地银行可能就会把存款利率定成5%,贷款利率定成10%,这样储户能拿到5%的高息,银行吃5%的利息差,企业挣5%的利润,大家皆大欢喜西北地区经济不发达,企业平均收益率只有10%,当地银行可能就会把存款利率定成3%,贷款利率定成6%,保证大家都能挣到钱。

但是这么干有个前提,就是东南的银行不能把点设在西北地区,否则当地的储户就把钱存进东南银行,相当于西北的老百姓支援了东南的建设,西北本地企业的生存就成了问题第二个原因是为了保护本地储户,外来银行毕竟不像本地这么知根知底,万一出点问题,银行把大门一关,摊子一撤,你想 *** 都找不到人。

当然了你可以去异地找 *** 告状,不过这出差的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你不能一个人战斗,你一个人去人家随随便便就把你打发了,必须得凑够一拨人才能有足够的影响,这难度就更大了所以国家之前明令禁止地方商业银行异地吸储。

当时的控制手段也很简单,禁止东南的商业银行在西北设点,特殊情况必须经过国家审批没有分行,别人自然也就没法开户,也就没法往里存钱了,这就把商业银行跨地域经营的路都堵死了之前很多年都是这个政策,一直也没出什么问题。

可是互联网出现后,这个政策就有了漏洞互联网大佬们最爱干的就是金融创新,所以各个平台都推出了互联网开户的业务,这下足不出户也能异地办理,地方银行闻风而动,纷纷和平台合作,推出自己的存款业务,互相竞争之下,利率也是水涨船高。

很多老百姓不知道国家有异地存款的限制,看平台推的都是正经银行,名目也都是存款,还有李某宏、马某腾这些大佬背书,国家又有存款保险保驾护航,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可不就是看哪家利率高就往哪家存钱,所以像上蔡惠民村镇银行和。

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这种没什么存在感的银行也能借互联网这股东风割大北京的韭菜2021年国家发现这个问题,禁止平台再从事互联网吸储的业务,产品下架,但是有些银行还是通过手机APP继续异地吸储,只不过少了平台推广,主要是维持存储量客户。

这次河南的这几家银行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异地吸储所以 *** 对这个事的定性比较明确,银行肯定是违法了,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麻烦的是储户,严格来说,既然异地存款这件事本身就是违法的,那储户的存款也就不受保护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像你不能要求 *** 帮你追回赌债是一个道理。

所以现在地方 *** 态度非常明确,本地储户存取款正常那当然正常了,你敢不给钱,老百姓分分钟就上街外地储户无所谓了,反正一时半会儿也来不了,来了我也可以不理你,反正这几个银行都是股份制银行,跟 *** 没什么关系真要掰扯起来,你们这算是异地存款,本来就是违法,上哪儿都能跟你说道说道。

这也是我前面说国家为什么禁止异地存款的原因,银行出事以后,第一牺牲的肯定是外地储户的利益,作为异地储户,你想 *** 都不知道该找谁至于后续的发展,我也说不好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事虽然违法,但是储户的责任不大,因为信息不对称,很多储户并不知道禁止异地吸储这件事,国家之前也都是从银行这一端把控这个口子,现在银行找漏洞绕过监管,责任主要还是在银行,后续还是看看监管层怎么从储户和银行两个方向把这个漏洞补上吧。

至于储户们的存款,其实就是个个擦边球,说你非法集资也行,说你是正当存款也行,就看后面事情怎么发展了五说说这事给我们的教训吧,毕竟如果连存款都不安全,咱这钱更不知道往哪儿放了首先异地存款这事不用我多说了,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大家碰都别碰。

其次大家得睁大眼睛,对那些高利息的理财产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大家要知道一个道理,如果一个项目受收益率奇高,大概率是已经走入旁氏骗局,正常经营还不上应付的利息,只能是提高利率吸储,借新还旧在那儿苟着,暴雷是迟早的事。

所以如果你碰到银行小姐姐给你推销一个产品,年化利率10%,而且无风险,那你最好走的远远的包括存款也是一样,要知道在股份制下,很多小银行已经成了资本集团的提款机,人家把银行当作一个企业来经营,对于银行破产这事很无所谓,吃干榨尽了就往社会上一扔,反正有 *** 给兜底。

对储户来说尽管有50万的存款保险兜底,那毕竟也只是个安慰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保险这个事,其实监管层是在变相提醒我们,存款也有风险,大家要有点自我负责的精神真要到了走保险那一步就跟你开车把车里八个安全气囊全都用上一样,车和人都差不多了。

第三,你要是极度厌恶风险,最好还是把存到国有银行,有国家信用背书,资金安全肯定没问题至于资本集团控制银行作恶这事,我觉得应该还是有办法的无论是山西、内蒙还是辽宁的银行出事,同时一定伴随当地的金融监管部门一大批官员落马,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监管层如果恪尽职守,其实可以避免资本集团恶意吸储的情况发生。

未来把这个口子堵上,再把规则完善完善,将来应该问题不大改革本来就是渐进明细的过程,中间发生各种乱象都很正常,碰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向前走了一步然后就是得给这些资本大鳄上紧箍咒,特别是跑路的口子要给他们堵死了。

你说这些大鳄们都是人精,这么胡搞瞎搞,他们会不知道迟早有暴雷的一天?那肯定知道啊,所以这些人都早早布局,把资产,老婆孩子狗子都转移到国外,一旦风吹草动就跑到美国躲着不回来,留下国内一个烂摊子 *** 给擦屁股。

如果把这条后路给他们堵死了,至少他们不会这么肆无忌惮至于怎么干,还是加强监管吧,毕竟我们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劫富济贫,是让大家都规规矩矩,不要钻制度的空子,如果从法律的角度把这口子堵死,大家都无话可说